[发明专利]重组人源干扰素诱导蛋白4杆状病毒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39265.2 申请日: 2007-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1285055A 公开(公告)日: 2008-10-15
发明(设计)人: 孙兵;袁建伟;蔡兴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N7/01 分类号: C12N7/01;C12N15/12;C12N15/866;C12P21/02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徐迅
地址: 20003***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重组 干扰素 诱导 蛋白 杆状病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更特别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表达IFIT4蛋白的重组病毒,以及采用所述重组病毒表达IFIT4蛋白的方法。

背景技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涉及许多系统和脏器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可累及皮肤、浆膜、关节、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并以自身免疫为特征,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不仅影响体液免疫,亦影响细胞免疫,补体系统亦有变化。近年来,由于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发展,临床诊断水平的提高,本病的发病数增多,仅次于儿童类风湿关节炎,居小儿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中的第2位。

近来多家实验室利用基因芯片对SLE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白细胞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研究,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一组IFN诱导基因在SLE中高表达。干扰素诱导蛋白4(IFIT4蛋白)是IFN的下游调控蛋白,有实验证明IFIT4在SLE病人及在活动期SLE患者中高表达,其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表明IFIT4可能是SLE非常重要的新的易感基因。初步试验表明,在SLE病人中,IFIT4的mRNA水平与ANA、Anti-dsDNA、Anti-Sm抗体滴度呈正相关,ANA、Anti-dsDNA、Anti-Sm抗体滴度是目前临床诊断的指标,但是由于SLE的复杂性,以上的诊断指标不能够同时适用于一个个体,通常只能为临床医生对病人发病情况以辅助判断。IFIT4与以上提到的诊断指标有一定的相关度,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指标,从而用于更有效地诊断SLE。

为了对IFIT4进行研究以及研制出可检测体内IFIT4含量的抗体,需要大量地制备接近于天然IFIT4的蛋白。然而目前本领域还没有任何利用基因工程手段表达该蛋白的报道。通常制备抗原所采用的系统是原核表达系统,原核蛋白表达系统具备外源基因的高通量表达、易于扩大再生产、低成本、菌体繁殖迅速、无转录后修饰和表达蛋白可被标记等优点,然而原核系统表达出的蛋白往往缺乏较好的空间构象和基本的糖基化修饰,与天然蛋白相差甚远,这导致在某些情况下用原核系统表达的蛋白免疫动物所制备的单抗识别天然表位能力低,而不能用来开发诊断试剂盒。并且还发现,采用大肠杆菌(如BL21)原核系统表达IFIT4无法实现,IFIT4在表达过程中会被降解。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可方便快捷地表达接近于天然IFIT4的重组IFIT4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组的IFIT4杆状病毒,其感染昆虫细胞后可表达出重组的IFIT4蛋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可方便快捷地表达接近于天然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重组干扰素诱导蛋白4(IFIT4蛋白)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重组的干扰素诱导蛋白4杆状病毒,所述的杆状病毒的基因组中含有一重组表达盒,所述的重组表达盒含有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编码序列;并且,所述的杆状病毒可感染昆虫细胞,从而表达干扰素诱导蛋白4。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重组表达盒从5’至3’依次含有以下元件:

多角蛋白启动子,

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编码序列,和

SV40 PolyA转录终止序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中,在多角蛋白启动子与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编码序列之间还含有蛋白纯化标记。更优选的,所述的纯化标记为6×HisTag。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杆状病毒的基因组含有Bacmid DNA,所述Bacmid DNA中含有所述重组表达盒,所述的重组表达盒从5’至3’依次具有以下元件:

多角蛋白启动子,

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编码序列,和

SV40 PolyA转录终止序列。

更优选的,在多角蛋白启动子与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编码序列之间还含有蛋白纯化标记。更优选的,所述的纯化标记为6×His Tag。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杆状病毒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A)将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编码序列克隆入杆粒中,获得重组的杆粒;

(B)将(A)获得的重组的杆粒转染昆虫细胞,培养转染后的昆虫细胞;和

(C)收获重组的干扰素诱导蛋白4杆状病毒。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的杆状病毒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干扰素诱导蛋白4的编码序列克隆入杆粒中,获得重组的杆粒;

(B)将(A)获得的重组的杆粒转染昆虫细胞,培养转染后的昆虫细胞;和

(C)收获重组的干扰素诱导蛋白4杆状病毒。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26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