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的洗衣机进水波纹管及其与前筒的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39330.1 | 申请日: | 2007-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2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圭凡;吴正;刘伟;庄德永;吴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9/08 | 分类号: | D06F3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洗衣机 进水 波纹管 及其 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领域,涉及洗衣机,尤其是进水波纹管与前筒配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洗衣机的结构中,进水波纹管连接洗衣机的前筒和料盒,水从料盒中进入,通过进水波纹管进入筒内,来满足洗衣的要求。由于在洗衣脱水过程中筒的晃动很大,带动进水波纹管的振动,从而易与前筒相碰产生摩擦,可能导致重大的市场不良品质事故。
具体请参阅如图1、图2、图3:防溢垫片1通过螺钉紧固在前筒12上,进水波纹管13一端卡在前筒12上对应的圆孔里,另一端连接在料盒(简化起见,图中未画出)上,进水波纹管13实际上起到一个水传输的作用,从而洗衣机在洗衣脱水情况下带动进水波纹管振动。
进水波纹管13使用连续的四个波纹14,并设置两端拐角的结构来避免洗衣机脱水时高速旋转与筒相碰,下端拐角15采用90°拐角,上端拐角16采用先60°拐角再150°拐角的方式;
进水波纹管13的下端17的直线长度一般为15~25mm,再经过90°的拐角往上延伸,
进水波纹管13装配在筒的边缘,其下端经90°延伸的部分与前筒平行,平行间距离15~25mm。当筒高速转动的情况下,进水波纹管13很容易与前筒相碰、摩擦以致造成不良品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洗衣机进水波纹管与前筒配合结构,解决现有洗衣机在洗衣脱水情况下带动进水波纹管振动、导致进水波纹管与前筒摩擦的问题,避免造成重大的市场不良品质事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解决方案是:新型的洗衣机进水波纹管,其下端先弯曲70°~110°往上延伸,延伸长度3mm~7mm,再侧向以40°~80°的拐角斜向上延伸7mm~13mm,最后以120°~170°的拐角向上延伸。
进一步,该进水波纹管上可设置有5-8个波纹。
例如,其上设置有6个波纹,其下端先弯曲90°往上延伸,延伸长度5mm,再向左以60°的拐角斜向上延伸10mm,最后以150°的拐角向上延伸。
上述的新型的洗衣机进水波纹管与前筒的配合结构,还包括:软管连接装置、密封圈、夹箍,密封圈设置于前筒上;软管连接装置插入前筒上所对应的开孔里,由活动联接固定,以密封圈密封;进水波纹管套在软管连接装置的圆筒上,由夹箍紧固。
进一步,该软管连接装置由筒里相应孔穿出,进水波纹管通过软管连接装置与前筒外壁连接。
进水波纹管下端直线距离为15mm~20mm,前筒壁厚0.5mm~1.1mm。
通过增加部品,以及对进水波纹管和前筒结构所作的修改,改变进水波纹管和前筒的装配方式,使洗衣机脱水时高速旋转带动进水波纹管晃动的情况得以缓解,从而避免发生重大的市场不良品质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进水波纹管与前筒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进水波纹管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进水波纹管的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进水波纹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进水波纹管的正面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进水波纹管的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进水波纹管与前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3、图4所示,将密封圈3放置于前筒2的相应位置;软管连接装置4插入前筒2上所对应的开孔21里,用活动联接,例如螺钉紧固,再通过密封圈3密封;增加密封圈主要为了防止筒里水溢出,起到密封的作用;再将防溢垫片5通过活动联接,例如螺钉固定在前筒2上,进水波纹管1套在软管连接装置4的圆筒上,通过夹箍(简化起见,图中未画出)紧固,夹箍主要起一个紧固的作用,为了防止进水波纹管和软管连接装置的脱落,导致筒里水的溢出。进水波纹管1与软管连接装置4通过夹箍紧固来避免筒中水的溢出。本发明的进水波纹管上设置连续的若干波纹,例如5-8个波纹,其下端采用先弯曲,例如先弯曲“70°~110°往上延伸,延伸长度例如3mm~7mm左右,再向左以例如40°~80°的拐角斜向上延伸例如7mm~13mm左右,最后以例如120°~170°的拐角向上延伸;进水波纹管下端直线距离例如15mm~20mm,不需插入筒里,进水波纹管只需与软管连接装置配合,软管连接装置由筒里相应孔穿出,进水波纹管仅与筒外壁接触,前筒壁厚例如0.5mm~1.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双密码进行报警的防暴方法
- 下一篇:一种多孔性软陶粒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