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土地基下基坑工程中局部深坑预制混凝土胎模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9517.1 | 申请日: | 200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9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杏弟;朱王怡;史家定;钱国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00 | 分类号: | E02D27/00;E02D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005***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土地 基坑 工程 局部 深坑 预制 混凝土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领域,涉及工业民用建筑、市政公用工程结构施工中基础底板局部落低深坑的围护及模板体系,特别是一种针对大面积开挖基坑底内局部深坑施工时,以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代替该局部深坑的临时围护及该坑内混凝土结构的外模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业民用建筑,市政工程基础施工时,建筑设计时在基础结构中一般设置集水井、设备井等。因此在结构施工时,基础底板要局部落低,在大面积基坑底中形成局部深坑。在传统局部落低深坑底板施工中,一般施工流程如下:
a.土方开挖至大面积深坑底,随后浇捣垫层(在局部深坑部位垫层空缺)。
b.在局部深坑部位进行局部加固(坑底,坑边);
c.局部深坑部位土方放坡开挖,浇捣局部深坑混凝土垫层,砌筑砖胎模(即深坑内混凝土结构外模板);
d.局部深坑部位砖胎模外侧回填土,大面积深坑底垫层补缺(二次浇捣);
e.大底板及局部深坑内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安装局部深坑内模板,随后浇捣混凝土。
传统局部落低部分底板深坑施工弊端如下:
a.工艺步骤多,如上述描述,在局部深坑部位需再次进行坑底、坑边土体加固,垫层要分二次浇捣;
b.施工速度慢,在局部深坑土体开挖过程中易发生土方坍塌;
c.由于工艺步骤多,施工速度慢,给基坑稳定带来风险;
d.且砖胎模要等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进行后道工序施工,砖胎模不能承受较大土压力,容易产生变形,影响坑内其它工序施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软土地基下基坑工程中局部深坑预制混凝土胎模施工方法,减少施工工艺步骤,加快施工进度,提高结构混凝土质量的围护及模板系统,解决了传统局部落低部分底板深坑施工方法工艺步骤多、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下基坑工程中局部深坑预制混凝土胎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土方开挖至大面积深坑底,随后浇捣垫层(在局部深坑部位垫层空缺);
b.按局部深坑平面尺寸和深度预先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待局部深坑处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于坑内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
c.回填土,并进行局部深坑处垫层补缺;
d.大底板及局部深坑内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安装深坑内模与底板钢筋固定,随后浇捣底板结构混凝土。
其中,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为一有底的箱体。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使本发明具备的有益效果在于:
a.工艺步骤少。预制胎模预先进行,可用零星多余混凝土浇捣。
b.施工速度快。胎模安装施工完,就能立即进行回填土承受压力。
c.工艺步骤少,施工速度快,有利于基坑稳定。
d.钢筋混凝土胎模强度、刚度大,不容易产生变形,基础结构质量容易保证。
e.节约费用,可节省局部深坑部位的土体加固费用。
附图说明
图1-图4是本发明施工流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软土地基下基坑工程中局部深坑预制混凝土胎模施工方法,如图1-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a.土方开挖至大面积深坑底1,随后浇捣垫层2(在局部深坑部位垫层空缺)。
b.按局部深坑平面尺寸和深度预先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3,待局部深坑处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于坑内安装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3;
c.回填土4,并进行局部深坑处垫层补缺5;
d.大底板及局部深坑内结构钢筋绑扎施工,安装深坑内模6与底板钢筋7固定,随后浇捣底板结构混凝土8。
其中,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3为一有底的箱体。
本发明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代替传统的砖胎模,能减少施工工艺步骤,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质量。预制钢筋混凝土胎模按深坑平面尺寸和深度预先预制,其厚度、混凝土标号(一般采用C20,C30)通过土压力计算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