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绿色阻垢缓蚀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39754.8 | 申请日: | 2007-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7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葛红花;张慧鑫;张斌成;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力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5/12 | 分类号: | C02F5/12;C02F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宝根 |
地址: | 20009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不锈钢管 凝汽器 绿色 阻垢缓蚀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防止、延缓系统结垢和腐蚀的阻垢缓蚀剂,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阻垢缓蚀剂。
背景技术
凝汽器是发电厂的冷却设备,在我国以淡水为冷却水的凝汽器普遍采用铜合金管。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铜合金管的腐蚀问题日渐突出。近几年来已有不少电厂开始在凝汽器中使用不锈钢管代替黄铜管,而且呈现出较快的上升趋势。许多以不锈钢管替代铜合金管的凝汽器,运行后仍采用铜合金管凝汽器的水质稳定剂。由于铜合金与不锈钢的耐蚀机理有所不同,铜合金管凝汽器的水质稳定剂并不一定适合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特别是吸附类的铜合金缓蚀剂反而会促进不锈钢的腐蚀。因此,研究适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水质稳定剂非常有必要。水质稳定剂主要包括阻垢剂和缓蚀剂,本专利针对不锈钢的耐蚀性特点,从缓蚀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极化曲线测定及水质分析,确定了一种特别适合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绿色阻垢缓蚀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磷、可生物降解的适合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绿色阻垢缓蚀剂,其阻垢率可达94%以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绿色阻垢缓蚀剂,其组成是:2~6mg/L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和2~6mg/L的聚天冬氨酸。
所述绿色阻垢缓蚀剂中水解聚马来酸酐和聚天冬氨酸的总质量分数之和为8mg/L。
发明的有益效果,不锈钢在本发明总浓度为8mg/L的绿色阻垢缓蚀剂存在下在浓缩不同倍率的冷却水中的极化曲线表明,随着浓缩倍率的增加直至浓缩到6倍,不锈钢都没有发生点蚀,过钝化电位一直保持在800mV以上,本发明对不锈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其在50℃下进行静态阻垢实验证明阻垢率达94%以上。本发明不含磷类化合物,不含传统的缓蚀剂,在降低不锈钢管凝汽器水质稳定剂使用成本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阻垢和缓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不锈钢电极在浓缩不同倍率冷却水中的极化曲线图;
图2是不锈钢在含8mg/L绿色阻垢缓蚀剂的冷却水中的极化曲线图;
图3是不锈钢在含4mg/L绿色阻垢缓蚀剂的冷却水中的极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用于不锈钢管凝汽器的绿色阻垢缓蚀剂,其组成是:2~6mg/L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和2~6mg/L的聚天冬氨酸。所述绿色阻垢缓蚀剂中水解聚马来酸酐和聚天冬氨酸的总质量分数之和为8mg/L。本发明适用体系为不锈钢管凝汽器,原水水质较好,不锈钢在原水(不含药剂)中不出现点蚀。
不锈钢在不含药剂的原水中不出现点蚀,但原水浓缩过程中对不锈钢的侵蚀性增大,不锈钢点蚀趋势加大。图1是不锈钢电极在浓缩不同倍率冷却水中的极化曲线图。1代表原水、2代表1.5倍浓缩倍数、3代表2倍浓缩倍数、4代表3倍浓缩倍数、5代表4倍浓缩倍数、6代表5倍浓缩倍数。其中曲线1为不锈钢在某电厂原水中的极化曲线,显示钝化区电位范围为-0.27V~+0.93V,电位为0.93V出现电流的增大。测得实验用原水的pH值为7.47,在1atm、45℃下,可计算出原水的析氧电位约0.76V,因此,可以认为在原水中不锈钢不出现点蚀,0.93V为不锈钢的过钝化电位。图1中曲线2~6为不锈钢在浓缩不同倍率的冷却水中的极化曲线,随着浓缩倍数的提高,不锈钢电极的极化曲线显示在较低电位下就出现电流的增大,即出现点蚀。随着冷却水的浓缩倍数提高,不锈钢的点蚀电位降低,冷却水对不锈钢的侵蚀性增大。
实施例1
使用水解聚马来酸酐和聚天冬氨酸的比例为1∶1,总浓度为4mg/L的水解聚马来酸酐和聚天冬氨酸组成的绿色阻垢缓蚀剂在50℃下进行静态阻垢实验,极化曲线测定结果见图3,其中1代表原水、2代表2倍浓缩倍数、3代表3倍浓缩倍数、4代表4倍浓缩倍数、5代表5倍浓缩倍数,浓缩倍数增加至4倍,不锈钢仍没有发生点蚀;但浓缩倍数达到5时,极化曲线显示不锈钢发生了点蚀。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力学院,未经上海电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397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方向盘防转压力锁闩
- 下一篇:金催化剂在微量乙烯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