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0020.1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新;陈凤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10/02 | 分类号: | C08F10/02;C08F4/642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飞;盛志范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聚合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乙烯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代高分子材料的支柱产业,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重要 标志,而烯烃聚合催化剂则是发展聚烯烃产业的关键和核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烯烃聚合催化剂的开发与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进步。特别地, 受很多高活性、高性能茂金属聚合催化剂的鼓舞,茂金属催化体系一直吸引着相当的注意。而 在众多的茂金属催化剂中,非桥联半茂配合物由于其具有不同于普通的茂金属化合物或限制型 半夹心茂合物的特性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本发明作为乙烯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具有 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潜在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活性高、反应控制方便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其表达式为C5H5TiLCl2,其中,配体 L=2-(2′-benzoxazolyl)-ArO-,这里,ArO-为C6H4O-(1),6-MeC6H3O-(2),或6-tBu-4-MeC6H2O- (3),记为A组分,具体结构如下:
如上所述催化剂1和2的单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发明的所使用的助催化剂为甲基铝氧烷(MAO),记为B组分。
本发明提出具有不对称金属中心的非桥联单茂钛(IV)催化剂,在助催化剂MAO作用下,具 有高活性聚合乙烯的能力,所得聚乙烯具有很高分子量。
本发明提出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如下:
在低温下(-78℃),将三乙胺(4.5~6.5mmol)滴加到溶有等当量配体L(4~6mmol)和 CpTiCl3(4~6mmol)的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滴加完毕后,自然升至室温,搅拌反应18-25小 时。浓缩,过滤,在滤液上层逐渐注入甲苯溶剂,数天后有大量棕红色微晶出现,即为所需催 化剂,该催化剂也称为Ti催化剂。
将本发明的烯烃聚合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反应,具体步骤如下:
乙烯聚合在无水无氧条件下进行,在反应体系中依次加入甲苯50ml,浓度为1.5mol/L的 催化剂B组分甲基铝氧烷1.0~3.0mL,催化剂A组分烯烃聚合催化剂2.0μmol,Al/M=1000~ 4000,M为Ti催化剂,乙烯压力1~6atm,反应温度10~70℃,反应0.5~1.0小时,用含1 %盐酸的乙醇溶液终止反应,将所得产物过滤,用乙醇洗涤数次,于35~45℃真空干燥至质 量不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催化剂1的制备:
在低温下(-78℃),将三乙胺(4.5mmol)慢慢滴加到溶有等当量配体L(4mmol)和 CpTiCl3(4mmol)的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滴加完毕后,自然升至室温,搅拌反应18小时。浓 缩后过滤,在滤液上层慢慢注入甲苯溶剂,数天后有大量棕红色微晶出现,产率60%。
实施例2催化剂2的制备:
在低温下(-78℃),将三乙胺(4.5mmol)慢慢滴加到溶有等当量配体L(4mmol)和 CpTiCl3(4mmol)的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滴加完毕后,自然升至室温,搅拌反应25小时。浓 缩后过滤,在滤液上层慢慢注入甲苯溶剂,数天后有大量棕红色微晶出现,产率47%。
实施例3催化剂3的制备:
在低温下(-78℃),将三乙胺(4.5mmol)慢慢滴加到溶有等当量配体L(4mmol)和 CpTiCl3(4mmol)的二氯甲烷混合溶液中,滴加完毕后,自然升至室温,搅拌反应20小时。浓 缩后过滤,在滤液上层慢慢注入甲苯溶剂,数天后有大量棕红色,棕黄固体粉末产生,产率 51%。
实施例4催化乙烯聚合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0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