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光自愈保护式以太网光交换多业务综合复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0035.8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6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蔡卓然;曹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北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3/52 | 分类号: | H04Q3/52;H04B10/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043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愈 保护 以太网 交换 业务 综合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光自愈保护式以太网光交换多业务综合复用设备,可大量应用在电力、煤炭、石油等行业的测控网络中,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前期的光通信建设中,大量的光传输设备不具备光线路保护性能,总结有以下几种应用:
1.点到点方式:如图1所示,一个主光口收发装置与一个主光口收发装置连接,其缺点:一旦光线路中断,整个系统将瘫痪。
2.双光口单方向方式:如图2所示,虽然同时连接主光口收发装置与辅光口收发装置,主光线路中断后,可以切换到辅光线路上,但是切换时间长,且没有保护机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可以将多种设备接口转换复用到2条沉余光纤链路中并进行传输和汇聚,可以方便切换两个环路光口的双光自愈保护式以太网光交换多业务综合复用设备。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光自愈保护式以太网光交换多业务综合复用设备,其特征在于,由电源、状态指示灯、自愈交换系统、RS232串口转以太网模块、IP电话模块、同步数据传输模块、至少一个环路光口、交换芯片、以太网接口和网管组成,自愈交换系统分别与电源、状态指示灯、至少一个环路光口和交换芯片连接,交换芯片分别与RS232串口转以太网模块、IP电话模块、同步数据传输模块、以太网接口和网管连接。
所述的自愈交换系统由环路切换故障检测模块cpt001和数据包仿真cpt-002组成,环路切换故障检测模块cpt001通过Switch-IC与以太网连接,通过两个串/并转换分别与环路光口A、环路光口B连接,同时与数据包仿真cpt-002连接,数据包仿真cpt-002与单片机连接。
本发明可以将多个站点的以太网信号复合到环形光纤链路中传输,系统支持对光纤环路的自动检测和倒换,倒换时间不大于50ms,支持至少一个环路可组建链形、环形、T形等各种光纤网络,系统的MAC口速率100Mbit/s符合IEEE802.3标准,支持VLAN帧传输,可连接交换芯片,系统有带内网管通道支持全局网管并有自动的数据链路测试和故障复位功能。
本发明的环路光口采用简化的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协议,实现了高速以太网的环形链路传输和沉余保护,由光纤构成的FDDI,其基本结构为逆向双环,一个环为主环,另一个环为备用环,当主环上的设备失效或光缆发生故障时,通过从主环向备用环的切换可继续维持FDDI的正常工作,环路光口协议兼容IEEE802.3U-100FX,接口数据采用简化FDDI协议传输,MAC地址记忆深度可到2048个,学习过滤规则符合IEEE标准。
本发明的优点是:
1.环网采用FDDI简化协议,各个接口均兼容IEEE802.3标准;
2.支持广播风暴抑制,自动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MAC地址记忆;
3.支持一个以上光纤环路同时传输,每站最高带宽196Mbit/s;
4.支持光纤环路的检测和自愈合,故障倒换时间不大于50ms;
5.光口可组建链形、环形、T形、复合形等各种光纤网络;
6.网络链路中最多容纳站点数为128,要求每站地址唯一;
7.有光路断、环路断、数据LINK等多种LED指示输出;
8.可通过带内网管通道传输12Bit外部开关量数据;
9.支持自动数据链路测试,实现系统死机等故障自动复位恢复;
10.系统单5V供电并采用工业级标准设计,支持电源沉余。
附图说明
图1为原点到点连接示意图;
图2为原双光口单方向连接示意图;
图3为双光自愈保护式以太网光交换多业务综合复用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4为自愈交换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MAC接口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组建1+1光口保护网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组建链形网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组建环形网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组建T形网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组建复合形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北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北网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