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涤纶包芯缝纫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0504.6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6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强;聶跃新;杜惠明;郝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七棉协联纱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46 | 分类号: | D02G3/46;D02G3/36;D01F6/6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浩东 |
地址: | 201318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涤纶 缝纫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纫线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包芯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服装行业的发展,高速缝纫的需要,对缝纫线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涤纶缝纫线已经不能跟上高速缝纫发展的需要,对高强力缝纫线及其高速状态下不会熔融的缝纫线的要求也提到纺织工程的日程上来。
中国专利03113412.2公开了一种涤纶缝纫线的制备方法,该方法获得的涤纶缝纫线为单线,其强度和各种性能,远不能满足要求。
中国专利93119637x披露了一种缝纫线,该专利的缝纫线,在线外涂复了一层外层,使其适用的范围受到了局限。
所说的包芯纱线,由芯线和包裹在芯线外的包复线构成,该包芯纱线在上海纺织科技杂志文献中有详细的报道,是一种服装行业常见的缝纫线,尤其是涤纶包芯缝纫线,其特点是高强力,低强不匀,条干好,纱疵少,高速状态下不会熔融。
但是,目前的涤纶包芯缝纫线,在纺纱过程中,常常带来包复面不好,毛羽纱等问题。因此,开发研究一种适宜于高速缝纫的涤纶包芯线的制备方法,是缝纫行业十分期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公开一种涤纶包芯缝纫线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所说的涤纶包芯缝纫线,由芯线和包裹在芯线外的包复线构成,其特征在于,芯线为涤纶长丝,包复线为涤纶短纤维,芯线重量百分比含量为30%~45%,包复线为55%~70%;
所说的芯线所采用的涤纶短纤维的纤度为1.21~1.55dtex,包复线采用的涤纶长丝的纤度为49~278dtex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原料涤纶短纤维通过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全自动络筒、并纱、倍拈步骤,然后在细纱机上将所说的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维须条合并纺制,获得所说的涤纶包芯缝纫线,其特征在于:
各个步骤的温度为23℃~32℃;
各个步骤的相对湿度为:
梳棉步骤为60%~70%,并条和粗纱步骤为60%~65%,细纱步骤为60%~65%,全自动络筒步骤为55%~62%,倍拈步骤60%~68%;
进一步,按照本发明优选的方法,所说的清花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抓棉机打手速度为650~71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580~650r/min,成卷机打手速度为900~950r/min,风扇速度为1500~1550r/min;
所说的梳棉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锡林速度为360~400r/min,刺辊速度为750~850r/min,道夫速度为19~25r/min,盖板速度为90~100r/min,给棉机~刺辊隔距为10~12/1000″,刺辊~锡林隔距为5~9/1000″,锡林~道夫隔距为5~6/1000″,前固定盖板~锡林隔距为14~11/1000″,后固定盖板~锡林隔距为17~15/1000″,盖板~锡林隔距为11~139~119~119~1111~13/1000″;
所说的并条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采用2道并合,并合数6×8~6×8根;
罗拉中心距为48~50×51~53mm,头并罗拉速度为300~330m/min,二并罗拉速度为160~190m/min;
所说的粗纱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罗拉中心距为57~60×60~63mm,罗拉速度为210~230r/min;
所说的细纱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罗拉中心距为44~46×50~52mm,罗拉速度为100~170r/min,拈度系数为350~400;再经过90~95℃、40~50分钟蒸汽定型;
所说的全自动络筒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筒子卷绕速度为500~700m/min;
所说的并纱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筒子卷绕速度为1000~1100r/min;
所说的倍拈步骤的操作条件为:
锭子速度为5000~9000r/min,拈度系数为450~530;再经过100~110℃、50~60分钟蒸汽定型。
所说的原料涤纶短纤维的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全自动络筒、并纱、倍拈步骤和在细纱机上将所说的涤纶长丝和涤纶短纤维须条合并纺制步骤,均为本领域公知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七棉协联纱线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七棉协联纱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0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