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客流量检测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1616.3 | 申请日: | 200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1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富强;祖克举;陈康力;王新红;钱业青;徐尚志;宋春林;戴佐培;杨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G06T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机 视觉 客流量 检测 方法 系统 | ||
1.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客流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视频图像采集设备设置于行人通道的出入口,实时采集客流出入的视频图像;处理器对采集装置获取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单帧图像场景中的特征点,然后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序列图像上进行处理,得到一系列图像序列中的所有特征点,通过对这些特征点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约束,得到平滑的特征点轨迹,通过特征点轨迹聚类的方法,将那些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相似特征的轨迹划分成一个目标,从而实现对单个行人的检测和跟踪;再对得到的特征点轨迹进行分析,结合监控区域的标定,得到监控区域在实际中的面积,从而可以统计客流在各个方向的轨迹信息,以及区域的客流密度;
在对特征轨迹进行聚类步骤中:首先在检测的场景中设置一个尽可能小的目标约束框,能够包含每一可能的目标,
如果两条轨迹不在同一框中,则他们属于不同的目标;同时定义清晰度因子,
作为两个特征间的距离随时间变化量,描述轨迹间的联结程度;该因子取决于对象的类型及其运动,刚性目标在纯变换的情况下φ=0;两条轨迹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此时,两条轨迹对应同一目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客流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包括:通过在图像区域内进行搜索,获得运动目标的特征点,再对连续多帧图像序列中的特征点进行跟踪,得到运动目标的轨迹信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特征跟踪,确定从前一帧图像到后一帧图像中,局部窗口的运动参数;处理步骤包括:
1)选定特征窗口,通过最小化帧间图像灰度差异,得到仿射运动参数;
2)设置特征值阈值,如果最小特征值大于给定的阈值,该窗口为较好的选择,否则特征跟踪中止;
3)当初始特征不能继续被跟踪,特征跟踪中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客流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特征跟踪的步骤中:选择窗口,将窗口的中心作为跟踪的特征,对于连续图像序列中的两帧,计算窗口内灰度差异,通过使差异最小化选择好的窗口,从而确定跟踪的特征点;采用特征点再生的方法,重新生成丢失的特征点,并通过对每一特征轨迹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约束,得到更加平滑、完整的特征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客流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特征轨迹的约束的步骤中:在图像序列每条轨迹上传递一个约束框,轨迹开始时,通过计算框内所有轨迹的坐标质心进行初始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客流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同时对行人的肩宽信息进行检测,根据这些信息对环境的舒适程度做出判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16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