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3398.7 | 申请日: | 200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9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东;王连卫;陈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6/26 | 分类号: | G02B6/26;G01M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粉宝 |
地址: | 200233上海市徐***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控可 调光 衰减器 调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衰减器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通过该方法使双光纤准直器的轴线与芯片的光学反射膜窗口的中心轴共线。
背景技术
可调衰减器是现代光网络中的重要器件,在波分复用器系统中,由于各个激光器的发光强度、信号的传输距离及光纤放大器增益的不同,各信号的信号强度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进行有效地控制,会影响光通信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光衰减器可以模拟光纤长距离传输或检测传输系统的动态范围等。现在的光纤通信中的可调衰减器产品是采用微机械的原理,为机械式的调节方式。在调节所需要的衰减量时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调节的重复性比较差,响应时间长,精度低。
为此申请人于2003年7月25日申请了一种“电控可调光衰减器”,该衰减器包括一衰减装置和一固定该衰减装置的外壳体,衰减装置包括由单模双光纤头和格林透镜组成,封装在内封套管内的双光纤准直器,与双光纤准直器相对、固定在芯片基座端面上的芯片和通过导线与芯片相连并固定在芯片基座内的两电极;还包括外壳体内连接双光纤准直器与芯片基座的连接管。特别是双光纤准直器的轴线与芯片的光学反射膜窗口的中心轴共线。但是该专利没有公开如何保证双光纤准直器的轴线与芯片的光学反射膜窗口的中心轴共线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使双光纤准直器的轴线与芯片的光学反射膜窗口的中心轴共线。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He-Ne激光器和芯片分别固定在微调架上,并使得激光器出射角度可调,同时使得芯片位置三维可调和方向三维可调;
2、调整He-Ne激光器,使其发出的光线与调节架的工作台面平行;
3、调整芯片的位置使得芯片轴线与调节架的工作台面平行;
4、把光纤准直器固定在微调架上,使得光纤准直器位置三维可调和方向三维可调;将两根光纤都与光纤准直器连接,两根光纤均为输入,把光敏卡放置在光线光路上,调节微调架使得光纤准直器发出的两路出射光在光敏卡上的光点始终保持水平;
5、将双光纤一端接He-Ne激光器,一端不接,调整微调架,在保证出射光角度不变同时,调整准直器位置,直到出射光光点正好打在芯片上。
6、将双光纤一端接激光器,一端接探测器,通过调节微调架调节光纤准直器,使得整个通道的插入损耗小于0.5dB。
采用上述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能够使双光纤准直器的轴线与芯片的光学反射膜窗口的中心轴共线,调节方法步骤简单,可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步骤2的激光器在光敏卡上留下光点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步骤2的光线在光敏卡上的光点与在光敏卡上的标记在同一水平线上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步骤3调整芯片的位置使得芯片轴线与工作台平行的调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步骤4两路出射光在光敏卡上形成两个光点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步骤4两个光点到与工作平面平行的平面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电控可调光衰减器光路调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He-Ne激光器1和芯片3分别固定在微调架上,使得激光器出射角度可调,芯片位置三维可调,方向三维可调;
2、参看图1,调整He-Ne激光器1发出的光线与工作台平行;用光敏卡放在He-Ne激光器1发出的光线光路上,He-Ne激光器1会在光敏卡2上留下光点,在光敏卡2上这个光点处做个标记4。沿光路移动光敏卡2到一个位置停下来,调节He-Ne激光器1的光线出射角度,使得光线在光敏卡2上的光点与在光敏卡2上的标记在同一水平线上(参见图2)。在延光路移动光敏卡2重复上一步骤;直到移动光敏卡2在光线光路的任一位置,He-Ne激光器1在光敏卡2上留下的光点始终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未经上海永鼎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33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容器内衬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去屑香波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