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组腺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3847.8 | 申请日: | 2007-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吴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8/00 | 分类号: | A61K48/00;A61P35/00;A61P11/00;C12N15/86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04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组 病毒 制备 肿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学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携带人WWOX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特别是用于制备化疗药增敏剂。
背景技术
肺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高发病率、低手术治愈可能性和化疗疗效反应差是最主要的原因。肺癌中80%的患者为非小细胞肺癌,大约40%的非小细胞肺癌被确诊时已经晚期,全身化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那就是绝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体内和体外都被证实对化疗不敏感。
肿瘤化学治疗最大障碍之一是肿瘤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有些肿瘤,如大肠癌细胞对药物存在固有的抗药性(Intrinsicresistance;constitutiveresistance)亦称原发性耐药,在治疗开始时就表现出对药物的高度耐受;另一些肿瘤,如乳腺癌、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化疗开始时有效,久用则产生抗药,出现获得性抗药性(Acquiredresis Tance)亦称继发性耐药。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区别是:原发性耐药是未接触药物就已存在的,继发性耐药是接触药物后才产生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ce,MDR)是肿瘤细胞长期接触某一化疗药物,不仅对此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而且对其它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多种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
肿瘤的多药耐药特性,其产生机制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一般包括一,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不足:(一)药物摄入不足;(二)药物泵出:被细胞摄入的化疗药物在起效前,若被重新泵出,则使得药效无法发挥,这是导致胞内有效药物浓度不足的另一原因。①经典多药耐药(MDR,multidrug resistance);②非P-糖蛋白型多药耐药(也称MRP,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③乳腺癌耐药蛋白(BRCP,breastcancer resistance);④肺耐药相关蛋白(LRP,lung resistance-protein)。(三)细胞内药物被“封闭”从而不能到达作用靶点,引起药物相对不足。二、通过干扰药物作用机制、降低药物活性产生耐药。三、通过DNA修复途径产生耐药:肿瘤细胞自身的DNA修复功能可与化疗药物的DNA毒性发生拮抗,导致耐药。四、可以通过细胞凋亡相关改变产生耐药:凋亡相关因子的异常可引起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的促凋亡作用不敏感。目前了解较清楚的凋亡相关因子包括p53、Bcl-2、NF-κB、Rb等。研究已证实突变型p53加强肿瘤对化疗的耐受性,检测p53的表达水平有助于对化疗效果的评估。
针对上述的临床耐药问题,有必要找出合适的方法克服化疗的耐药性。多药耐药的克服途径逆转MDR的药物称为多药耐药修饰剂(RM,resistancemodifer)或MDR逆转剂。如钙通道阻滞剂异博定Ver(Vpl)、Psc833、托瑞米芬、三氟拉嗪、丁硫氨酸亚砜胺(BSO)等。
理想的MDR逆转剂最好具备:①对正常组织毒性小,安全性大;②在体内能达到体外有效药物浓度;③本身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④稳定性好,体内半衰期长;⑤代谢产物亦能有效。目前所发现的MDR逆转剂远没达到上述要求,并且目前所用RM大多毒性较大,在体内难达到体外有效浓度,因而临床效果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发病分子机制及细胞生长调控机理研究的深入,肿瘤的基因治疗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研究人员根据肿瘤的类型和分布,采用了多种技术来逆转肿瘤耐药,现在有许多已经应用到了临床试验。如“今又生”(Gendicine,重组腺病毒-p53基因注射液)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其主要通过以下机理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1)启动肿瘤细胞凋亡信号通路;2)抑制肿瘤细胞生存信号传递;3)抑制肿瘤组织血管生成及肿瘤细胞物质及能量代谢;4)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转移;5)逆转肿瘤细胞放/化疗抗性;6)阻滞肿瘤细胞周期的运转,使肿瘤细胞处于严重冬眠状态;7)启动“旁杀伤效应”,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因此p53已经作为化疗药物抗性的逆转剂。
临床逆转试验的根本性突破有待于多药耐药机理的进一步明确,随着高效低毒逆转剂的不断发现并逐步用于临床,基因治疗的探索,传统的细胞毒药物治疗向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过渡,应用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实践,最终解决恶性肿瘤的耐药问题有待时日,并且有理由相信基因治疗对抗癌药物的耐受性将在不久的将来逐渐占重要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3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