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4025.1 | 申请日: | 2007-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9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1 |
发明(设计)人: | 翟传栋;陈旭阳;罗根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传感器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F16J10/04;F16B21/18;F16D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金家山 |
地址: | 201206***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离合器 液压泵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包括:缸体内依次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单向阀、活塞杆和推杆;单向阀与缸体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活塞杆往复运动的空间;在活塞杆的后半部分有一凹槽,凹槽内套有主皮碗;在活塞杆的前半部分有一凹槽,凹槽内套有副皮碗,主皮碗和副皮碗用于活塞杆同缸体之间的动密封。
上述活塞杆、主皮碗和副皮碗跟缸体组成密封的空间。推杆跟汽车离合器踏板相连,踏板踏下后单向阀关闭,推杆推动活塞杆带动皮碗将制动液通过油管压进工作缸。当松开踏板时,工作缸内的刹车油压回主缸,踏板回位。踏板回位时,单向阀打开,确保皮碗到位,储油罐的油补充正常的刹车油的损耗。
由于液压泵主缸的壳体为塑料制造,其内表面无法达到金加工的光洁水平,并且在使用中由于活塞的往复运动,容易变形而导致密封性能变差,使得推杆的推力不足,造成液压泵主缸不能稳定工作。
此外,活塞杆和推杆的连接方式,现有技术采用卡爪的结构,使用不方便,容易脱落,造成产品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塑料壳体液压泵主缸密封性差、工作不稳定,以及活塞杆和推杆的连接使用不方便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利用本发明,不但改善了密封性能,而且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该装置包括:缸体内依次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单向阀、活塞杆和推杆;在活塞杆的后半部分套有主皮碗,前半部分套有副皮碗。按照本发明,该装置还包括:在缸体与活塞杆前半部分之间还设置有一个用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料制造的衬套,它通过卡环固定于缸体的内壁;衬套上套有O型圈,提供衬套与缸体的静密封。活塞杆与推杆之间用活塞杆一侧安装的卡簧固定。
本发明一种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衬套、密封圈和卡簧等零件,使得缸体兼具有塑料缸体的轻便方便与金属缸体的可靠两个优点。因此解决了主缸的密封性问题,并取得了安装使用方便、密封性好、使用寿命长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的结构;
图2表示活塞杆与推杆之间的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汽车离合器的液压泵主缸的结构;如图1的实施例所示,该装置包括:推杆1、卡环2、副皮碗3、O型圈4、活塞杆5、衬套6、缸体7、主皮碗8、单向阀9。其配置连接关系如下:
缸体7内依次安装有相互连接的单向阀9、活塞杆5和推杆1;单向阀9与缸体7的内端面之间设置有活塞杆5往复运动的空间;在活塞杆5的后半部分有一凹槽,凹槽内套有主皮碗8,用于同缸体7之间的动密封;在缸体7与活塞杆5前半部分之间还设置有一个衬套6,它通过卡环2固定于缸体7的内壁;衬套6设置有O型圈4,作为衬套6与缸体7之间的静密封;在活塞杆5的前半部分有一凹槽,凹槽内套有副皮碗3,用于同衬套6之间的动密封。上述衬套6采用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料制造。
图2表示活塞杆与推杆之间的连接。传统的结构采用卡爪的形式,接触不够紧密,使用也不方便。本发明采用活塞杆5旁边安装卡簧10来固定,更加可靠方便。如图2的实施例所示,推杆1插入活塞杆5的端口后,扳上卡簧10即可固定,达到接触紧密可靠的效果。
下面进一步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上述活塞杆5、主皮碗8跟缸体7组成密封的空间。推杆1跟汽车离合器踏板相连,踏板踏下后单向阀9关闭,推杆1推动活塞杆5带动主皮碗8将制动液通过油管压进工作缸。当松开踏板时,工作缸内的刹车油压回本发明的主缸,踏板回位。踏板回位时,单向阀9打开,确保主皮碗8到位。副皮碗3、衬套6、缸体7、主皮碗8所构成的另外一个空间始终与储油罐相连,其中副皮碗3与衬套6之间的密封确保刹车油不泄露到外界,衬套6跟缸体7之间用O型圈4密封。储油罐的油补充正常的刹车油的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传感器分公司,未经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传感器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0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