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式挡雨通风百叶窗的设置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4659.7 | 申请日: | 2007-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5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兴;吴建寅;丁瑞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6B7/082 | 分类号: | E06B7/082;E06B5/00;E06B7/14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小蓉 |
地址: | 20007***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式挡雨 通风 百叶窗 设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风用百叶窗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内置式挡雨通风百叶窗的设置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铁和隧道中,进、排风和活塞风往往通过风井通向地面。风井的形式一般采用高风井、低风井或与地面建筑相组合。排风的形式有侧向排风和朝天排风。采用侧向排风时一般在风井侧墙上设置通风百叶即可,外墙通风百叶是装在垂直的侧墙上,主要遮挡侧向雨水,所以风井高度较高,体量亦大。但对朝天排风的低风井则需解决雨淋和排水问题,如果风井下部无安装设备,并可设置集水井时,雨水可通过集水井收集后排出;但是当风井下部需要布置不能淋雨的设备,而地面又有景观要求,不能像高风井设侧向排风时,仅通过设置集水井,就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内置式挡雨通风百叶窗的设置方法,该设置方法将百叶窗安装在风井内部,遮挡垂直方向雨水,解决了垂直敞开式低风井的挡雨和通风问题。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内置式挡雨通风百叶窗的设置方法,包括敞开式风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在风井内部,将百叶窗沿风井口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一排;沿风井口宽度方向,每一排百叶窗由至少二组百叶组构成,且在一排中相邻的百叶组与百叶组之间呈近似“V”型摆放固定。
所述的百叶组中靠近风井内壁的百叶组的端部与墙壁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百叶组的组与组之间在端部固定连接。
将挡雨百叶组沿风井口长度方向至少设置二排,排与排位于同一个平面,其间连接固定连接。
该方法在“V”型开口向上摆放固定设置的两组百叶的相交处下方固定设置有凹型集水槽。
所述的集水槽下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雨水管。
该方法在“V”型开口向下摆放固定设置的两组百叶,其相交处上方固定设置有凹型挡雨帽。
该方法在敞开式风井内壁上,位于百叶窗上方位置设置凸缘。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可安装在风井内部,遮挡垂直方向雨水,可使风井高度低,体量小,宜与周围环境结合。非常适用在城市中心地段,按规划要求不宜设高风井的环境,风井的高度只要达到当地抗洪高度即可,周围种植低矮树木,既满足通风挡雨要求,也不影响周围环境,使风井融合在环境之中。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应用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百叶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百叶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百叶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标号1-10分别表示:百叶组1、百叶2、雨帽3、集水槽4、雨水管5、边框6、凸缘7、敞开式风井8、地面9、槽钢10。
本实施例涉及的一种内置式挡雨通风百叶窗的设置方法,包括敞开式风井8,在风井8内部,将百叶窗沿风井口长度方向设置一排;沿风井口宽度方向,该排百叶窗由四组百叶组1构成,且相邻的百叶组1与百叶组1之间呈近似“V”型摆放固定用不锈钢螺栓,该“V”型的夹角为18°-20°。
百叶组1由若干百叶2和边框6组成,其间通过焊接连接固定,可用不锈钢和铝合金制作,其中若干百叶2之间平行设置。百叶2的形状如图所示,其所构成的百叶组1可起到阻挡雨水和保持通风作用。
在开口向上摆放的“V”型百叶组,其相交处下方固定设置有凹型集水槽4,用于收集百叶组1底部的雨水。集水槽4下部设置有用于排水的雨水管5。
在开口向下摆放的“V”型百叶组,其相交处上方固定设置有凹型挡雨帽3,用于阻止两百叶组1之间顶部雨水流入。
雨帽3和集水槽4由不锈钢或铝合金制作。
靠内壁的百叶组1上部应采用紧固件与风井8的内墙壁连接固定,固定点上方的风井8的内壁上设置有凸缘7,以防止雨水流入风井8内,百叶组1下部则与集水槽4固定,雨帽3两端需与风井8内壁连接固定采用膨胀螺栓,并与百叶组1固定采用不锈钢螺栓。当风口过长,雨帽3和集水槽4处可加设槽钢10,以固定雨帽3和集水槽4,采用不锈钢螺栓固定。
可见根据风口宽度断面百叶组可采用V或W等形式布置,长度方向也可根据需要设置多排。设置多排时,排与排位于同一个平面,其间连接采用不锈钢螺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46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