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5895.0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21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华;王建波;程英升;罗七一;方淳;谢志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F2/06 | 分类号: | A61F2/06;A61F2/82;A61M29/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弯曲 血管 膨胀 支架 双球囊 装置 | ||
1.一种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包括:一管件、设置在管件上的球囊、连接在管件后的扩散应力管和连接件,这些部件均同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包括一中心球囊和一延伸球囊,所述的中心球囊位于延伸球囊内且长度较延伸球囊短,该中心球囊长度短于最终球囊表面所包被的支架的长度;所述的延伸球囊与中心球囊同轴并位于其外表面,整体包裹中心球囊并且长度要比中心球囊长,延伸球囊长度长于其上所包被的支架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管件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内套管内形成可行走导丝的导丝腔,外套管较内层套管稍短,外套管末梢与内层套管紧密连接或融合,外套管与内层套管之间的腔被分隔成两部分,每部分各占一半,形成各自独立的腔,分别为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在形成两个充盈腔的外套管上各有数个小孔分别与后述的中心球囊和延伸球囊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充盈腔的小孔位于外套管的中央部分,被中心球囊所包裹;第二充盈腔的小孔位于外套管的顶端和末端,中心球囊包裹区域以外而被延伸球囊所包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中心球囊顶端和末端均与外套管紧密连接,中心球囊顶端连接处位于外套管上第一充盈腔的小孔与第二充盈腔的顶端小孔之间,末端连接处位于外套管上第一充盈腔的小孔与第二充盈腔的末端小孔之间,使中心球囊的腔体通过第一充盈腔的小孔与管件第一充盈腔相连通并形成充盈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延伸球囊的顶端与内套管紧密连接,连接部位紧邻内外套管融合处,末端与外套管紧密连接,延伸球囊与外套管的连接处完全包住外套管上第二充盈腔的末端充盈小孔,以使延伸球囊的腔体与管件第二充盈腔相连通并通过第二充盈腔的顶端与末端小孔形成充盈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扩散应力管的形状与管件相适配且与管件的后端固定连接,在该扩散应力管内形成双层三腔腔体,各腔体分别与管件内的导丝腔、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件位于扩散应力管后且与扩散应力管固定连接,在该连接件的前部内形成有与扩散应力管相吻合的双层腔体,在连接件的后部设有三分叉的端口通道,各端口通道分别与连接件前部的与其相应的腔体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件后部设置有三个端口通道,包括:导丝腔通道、第一充盈腔通道、第二充盈腔通道,其中,导丝腔通道设置在连接件后部的中间,该通道与扩散应力管无角度平行连接并通过扩散应力管的导丝腔通道与管件内的内套管连通,第一充盈腔通道及第二充盈腔通道分别位于连接件后部导丝腔通道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充盈腔通道与导丝腔通道间的角度较第二充盈腔通道与导丝腔通道间的角度小,或者同时采用不同颜色设计以区分第一充盈腔和第二充盈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弯曲段血管球囊膨胀型支架的双球囊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管件上设置有数个不透X线的显影点,包括:设置在内套管上位于中心球囊中央的中心显影点和同样位于内套管上位于延伸球囊两端点的延伸球囊显影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58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