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镁和镍的钢铁磷化液及其磷化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45918.8 申请日: 2007-09-13
公开(公告)号: CN101182639A 公开(公告)日: 2008-05-21
发明(设计)人: 陈烨璞;盛敏奇;贾瑞平;张娟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大学
主分类号: C23C22/06 分类号: C23C22/06;C23C22/78;C23C22/82
代理公司: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何文欣
地址: 200444***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含镁 钢铁 磷化 及其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镁—镍的钢铁磷化液及其磷化方法。

背景技术

磷化是将钢铁工件在含有磷酸盐、氧化促进剂、助剂等的溶液中处理,使其表面形成磷化膜。该磷化膜具有防腐蚀、提高涂层附着力、润滑等作用。

在现有的文献报道中,如《电镀工艺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第二版);又如中国专利ZL92102593.9、ZL200510013473.6、ZL200610092988.4,其中公开的有关磷化液中的磷化促进剂,往往含有毒的或致癌的物质,如Cr(VI)、亚硝酸盐(NO2-),或者会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NOx)等成分。

中国专利ZL200610019031.7公开了一种锌镍锰三元磷化液及制备方法,据介绍该发明所成磷化膜致密均匀,耐碱性好,耐蚀性强,适用于阴极电泳涂装前的磷化处理。但是,该发明仍然要用到亚硝酸盐等有毒成分。

中国专利ZL200710039973.6公开了一种“采用臭氧作为钢铁磷化促进剂的磷化方法”,可以避免使用上述有害物质。但是按该方法,工件在磷化液中浸泡时间仍需要15分钟以上,而且要在0.01mol/L苯撑二磷酸二酯铵溶液中浸泡50min方可以使硫酸铜点滴腐蚀实验结果为419S,该专利所述的磷化液中不含有Mg2+-Ni2+

因此,寻找一种效果好、操作简便、无毒无害的、而且能够快速完成的磷化方法,对于实现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含镁—镍的钢铁磷化液,该磷化液中不含有毒或者致癌的Cr(VI)、亚硝酸盐(NO2-)、及氮氧化物(NOx)等成分,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磷化液磷化钢铁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臭氧作为磷化促进剂,是一种快速磷化钢铁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镁—镍的钢铁磷化液,其特征在于该磷化液的组成及各成份的浓度为:

氧化镁    4.5~4.8g/L   碳酸钙    3.0~3.5g/L

硝酸镍    7.5~8g/L     硝酸钠    1.5~2.5g/L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05~0.1g/L;该磷化液通过NaOH溶液与磷酸调节pH值为2~4。

上述的含镁—镍的钢铁磷化液磷化钢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a)钢片经预处理后,用1mol/L盐酸除锈活化,随后放入上述配制好的磷化液中;同时保持磷化液的pH值至2.0~4.0;

b)将臭氧通入上述磷化液中,保持磷化液中的臭氧浓度在1.3~3.0mg/L范围内;并在35~50℃温度下磷化反应3-10分钟;磷化完毕后,钢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吹干;磷化处理过程即完成。

本发明方法的优点是:

(1)磷化工作温度低,成膜速度快,且所形成的磷化膜均匀致密;

(2)不含有毒或者致癌的Cr(VI)、亚硝酸盐(NO2-)、及氮氧化物(NOx)等成分;

(3)形成的磷化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且具有耐磨、润滑、提高涂层附着力等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叙述于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磷化液的配方为:氧化镁,4.6g;碳酸钙,3.2g;硝酸镍,7.6g;硝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g。将上述化合物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1升磷化液;并用30g/LNaOH溶液与30%磷酸调节pH值为3.10-3.15。

然后将事先用1~6号砂纸逐级打磨过,并用丙酮除油的A3钢片,再用1mol/L盐酸除锈活化,随后放入上述配制好的磷化液中;与此同时,通过臭氧发生器将臭氧通入上述磷化液中,保持磷化液中的臭氧浓度为1.6-1.8mg/L,并在40-42℃温度下磷化反应5分钟。磷化反应完成后,钢片用去离子水清洗1分钟,然后用75℃的热风吹干,磷化过程即完成。

对磷化过程完成后所形成的磷化膜进行检测,发现该磷化膜呈浅灰色,膜层致密,膜重6.84g/m2,磷化膜耐硫酸铜点滴腐蚀时间为347秒,磷化过的钢片在5wt.%NaCl溶液中浸泡96小时后出现锈斑。附着力测试达到一级。

实施例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5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