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用二甲醚燃料的加注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6086.1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2867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石晓虹;胡永康;齐峻;吴竺;阮伟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奥九环车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7/02 | 分类号: | F17C7/02;F17C13/02;B67D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薛 琦 |
地址: | 2002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二 甲醚 燃料 加注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车用二甲醚燃料的加注方法,其包括将储存于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二甲醚吸出,通过一加压输送机械将吸出的二甲醚的压力提高,将所述提压后的二甲醚送至接收容器内,其中液体二甲醚储存于接收容器内,而气体二甲醚返回至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提压后的二甲醚通过一带有气液分离器的二甲醚加注机对流过的二甲醚进行气液分离,其中液体二甲醚计量后送至接收容器内,而气体二甲醚返回至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为二甲醚加注站的二甲醚储料罐,接收容器为使用二甲醚燃料的车辆上的二甲醚贮料罐。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为二甲醚运输车辆上的槽罐,接收容器为二甲醚加注站的二甲醚储料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压后的二甲醚的压力不大于50℃时11.42atm。
6、一种实施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注方法而使用的加注装置,其特征是该加注装置包括:一个加压输送机械(2),该加压输送机械(2)具有一个进口(21)和出口(22);一个带有气液分离器的加注机(3),该加注机(3)具有一个液相进口(31)和气相出口(32);其中该加压输送机械(2)的进口(21)连接有一根与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的液相接口相连的第一管道(41),该加压输送机械(2)的出口(22)通过一根第二管道(42)与加注机(3)的液相进口(31)相连接,该加注机的气相出口(32)连接有一根与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的气相接口相连的第三管道(4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加压输送机械(2)为一加压泵。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二甲醚储存容器为二甲醚运输车辆上的槽罐或二甲醚加注站的二甲醚储料罐。
9、一种车用二甲醚燃料的加注站,其特征是其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加注装置和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该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具有液相接口(11),第二液相开口(11′)和第一气相接口(12),该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的液相接口(11)通过该加注装置的第一管道(41)与加压输送机械(2)的进口(21)相连,该加注机(3)的气相出口(32)通过第三管道(43)与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的第一气相接口(12)相连,该加压输送机械(2)的进口(21)或第一管道(41)上还连接有一根与第二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的液相接口相连的第四管道(44),该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的第一气相接口(12)或第三管道(43)上连接有一根与第二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的气相接口相连的第五管道(45),该加压输送机械(2)的出口(22)或第二管道(42)上还连接有一根与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的第二液相接口(11′)相连的第六管道(46)。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注站,其特征是其还设置有3个三通装置(51,52,53),其中第一三通装置(51)分别与该加压输送机械(2)的进口(21)、第一管道(41)和第四管道(44)相连通,第二三通装置(52)分别与该加压输送机械(2)的出口(22)、第二管道(42)和第六管道(46)相连通,第三三通装置(53)分别与该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的第一气相接口(12)、第三管道(43)和第五管道(45)相连通,该第二管道(42)、第三管道(43)、第四管道(44)、第五管道(45)和第六管道(46)上各设有一控制开合装置(61、62、63、64、6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注站,其特征是所述的控制开合装置为阀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注站,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为二甲醚加注站的二甲醚储料罐,所述的第二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为二甲醚运输车辆上的槽罐。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注站,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二甲醚储存压力容器(1)设置于加压输送机械(2)的下方或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奥九环车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吴泾化工有限公司;上海新奥九环车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0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垂直支腿油缸保护装置
- 下一篇:汽车ABS系统线束橡胶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