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屏幕上实现复合按键的软件键盘输入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6742.8 | 申请日: | 200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4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凤;赵艳姣;陶晓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晓凤;赵艳姣;陶晓姗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屏幕 实现 复合 按键 软件 键盘输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屏幕领域,特别涉及电子设备屏幕信息输入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子设备屏幕上实现复合按键的软件键盘输入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触摸屏电子设备,在这些众多的配备触摸屏的电子设备(如掌上电脑、智能手机、嵌入式系统、袖珍型电脑等)上,由于受到体积,制造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无法配备完善的硬件键盘,因而在这类设备上进行输入通常是通过软件模拟完成的。
通常,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软件键盘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这主要是由于触摸屏面积较小,供选择的内容较多,所以相应的屏幕选择区域也较小。这样就使得用户无法直接通过手指准确的点击屏幕上的选择区域来进行输入而往往需要借助于其他具有更小触点分辨率的工具,如手写笔。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就要求用户同时使用双手进行操作:一只手把握该电子设备,另一只手利用手写笔点击触摸屏进行输入。即使如此,在某些环境,如行驶的汽车中,即使借助其它工具,由于环境的影响,如震动,用户仍然可能由于环境的影响无法准确的选择要输入的内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方便准确的进行电子设备屏幕的信息输入、实现过程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工作性能稳定可靠、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电子设备屏幕上实现复合按键软件键盘输入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屏幕上实现复合按键软件键盘输入的方法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屏幕上实现复合按键的软件键盘输入方法,包括在带触感的显示设备上显示多个按键,至少其中一些键位上含有2个字母的第1步骤;检测用户在按键上的触点动作的第2步骤;判断用户本次按键所对应的内容的第3步骤;将用户的选择输入至编辑文本的第4步骤。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采用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复合按键的软件键盘输入方法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
附图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
附图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
附图4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
附图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包含候选区和已输入字母区;
附图6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描述模糊输入方式;
附图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描述精确输入方式;
附图8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描述符号的输入方法;
附图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描述切换大小写字母的输入方法;
附图10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软件键盘输入流程的示意图;
附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
附图1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包含候选区;
附图1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软件键盘输入流程的示意图;
附图14是显示适用于本发明输入方法的计算机设备或便携式终端设备的基本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软件键盘输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带触摸屏的电子设备,尤其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PDA、掌上电脑等。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实施例均以英文输入为例,但本发明的方法不限于语言种类,也同样可应用于中文、日文、德文等各种语言的输入。只需对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键盘布局进行细微调整,就可以设计出符合不同语言需求的软件键盘版本。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一种具备复合按键的软件键盘布局上快速方便输入单词、符号和切换大小写的输入方法。
图1描述了本发明所涉及的输入法所采用的一种软件键盘布局100。该键盘的字母布局以个人电脑标准键盘布局(QWERTY键盘布局)为基础,将2个字母和1或多个符号复合在一个键位上。例如,字母“q”和“w”以及符号“;”就共用键位101。特殊情况是,字母“l”和“m”分别占用单独的键位102和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晓凤;赵艳姣;陶晓姗,未经黄晓凤;赵艳姣;陶晓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