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柱型LED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6842.0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082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金松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松山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H01L23/3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4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柱 led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散热器,特别是一种立柱型LED散热器。
背景技术
半导体电光源是一种无灯丝的电光源,是一种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发光器件,称为发光二极管,也称为半导体灯,英文简称LED。半导体照明被认为是21世纪的照明新节能光源。LED不仅节能,还具有寿命长、体积小、安全、环保、免维护、易控制等特点。LED已经可以在很多场所代替传统光源使用,特别是大功率LED的出现,加速了LED取代传统照明光源的速度,也使得LED在室内照明的大面积应用变得现实。
大功率LED是LED产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但大功率LED对散热技术要求较高,LED模块的功率越大,其芯片的热流密度就越高。当散热器的效果不良时LED芯片的温度急剧上升,会很快产生光衰,甚至损坏LED芯片。只有解决大功率LED的散热技术,最大限度的延缓LED的光衰,才能广泛的推广大功率LED的应用。
目前,大功率LED模块的散热大多采用平板形挤型材电子散热器或采用铝锭数控机床加工散热器和热管技术。这种结构的电子散热器的几何形状已固定,体积大,与LED散热结构匹配性差;热管技术成本高,散热片里易积灰尘;采用铝锭数控机床加工的散热器,其开发费用很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电子散热器的几何形状已固定,体积大,与LED散热配套性较差而不适合大功率LED的散热,本发明提供一种立柱型LED散热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立柱型导热体、传热片、散热壳体和大功率LED,在立柱型导热体内开有立柱型孔,在立柱型孔的一侧内塞入一种导热体,所谓一种导热体的形状为以下形式中的一种:铝片、铝棒、铜片、铜棒、一侧封闭的铜管、热管,并在立柱型导热体和一种导热体的端面上固定有大功率LED。
在所述的立柱型导热体的外周上,纵向设置有一个以上传热片和肋片;在传热片的两侧上设置有翅片;在传热片末段上,连接有散热壳体,在散热壳体上设置有连接孔和鳍片;在两个传热片之间的肋片和翅片是以平行方式纵向排列。
在本发明的传热片的末段形式,选用开口型孔和散热壳体形式中的一种;由传热片和肋片的外围开始,横向切割至立柱型导热体的外周上,并切成出若干个环形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顺着热气流向上的方向排列散热肋片的结构与传统的平板形电子散热器相比,其显著优点是,大功率LED的热量由一种导热体快速吸热,通过铝质的立柱型导热体,把热量传导给传热片和散热壳体上,再把这些大面积热量和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能够减小散热器和周围空气之间的温度差,将最大限度的降低大功率LED的温度,减少大功率LED的光衰,达到提高大功率LED寿命的目的,其次优点是,立柱型LED散热器是采用导热性好的铝材质,以挤压工艺作成一体,并可以切割使用,结构紧凑,降低成本,能够满足开发射灯、天花板嵌入式灯、悬挂灯、汽车大灯、路灯等多种高功率或其他半导体照明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端面构造图。
图2是图1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端面构造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纵剖面构造图。
图中1.立柱型导热体,101.立柱型孔,2.传热片,3.散热壳体,301.连接孔,302.连接孔,4.鳍片,5.鳍片,6.翅片,7.翅片,8.肋片,9.一种导热体,10.大功率LED,11.开口型孔。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立柱型导热体1、传热片2、散热壳体3和大功率LED10,在立柱型导热体1内开有立柱型孔101,为了快速降低大功率LED10的温度,在立柱型孔101的一侧内塞入一种导热体9,并在立柱型导热体1和一种导热体9的端面上固定有大功率LED10。
所谓一种导热体9的形状为铝片、铝棒、铜片、铜棒、一侧封闭的铜管、热管。因大功率LED10的功率大小,其发热量就不同,所以可根据灯具的结构和所用的LED功率大小,选用以上形式中的一种。一般LED灯具功率较大时选用铜材质的来塞入立柱型孔101。因铜材质具有超强吸热能力,可快速的把大功率LED10的热量吸过来,传导给吸热和散热较均衡的铝质的立柱型导热体1和传热片2上,再通过散热壳体3与周围空间进行热交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松山,未经金松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硅基薄膜结构空气质量流量传感器
- 下一篇:可对轴承电动加油的潜没式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