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子束辅助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6884.4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08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江炳尧;冯涛;王曦;柳襄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3C14/46 | 分类号: | C23C14/46;C23C14/02;C23C14/06;C23C14/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振甦 |
地址: | 20005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束 辅助 沉积 混合 工艺 方法 | ||
1.一种离子束辅助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艺方法为:
1)衬底材料清洗烘干后,装入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的样品架上;
2)室温下当离子束辅助沉积设备的真空度达2×10-4Pa后,用氩离子束轰击衬底材料、清洗表面,氩离子的能量为500-2000ev;
3)待步骤2)所述的衬底表面清洗后,用氩离子轰击铂靶和石墨靶,沉积铂-碳混合膜;在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同时采用能量为100-500eV的氩离子束,对沉积中的铂-碳混合膜进行辅助轰击,铂-碳混合膜中铂与碳的原子组份比可由式术得:
式中:Z为沉积速率,S为靶的有效几何面积,D为材料体密度,A为材料原子量,下标Pt、C分别表示铂与碳;
所述的铂靶和碳靶的几何尺寸相同,且铂靶在下面,上面覆盖打了孔的石墨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离子束辅助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衬底材料为金属钼,先用丙酮超声清洗,再用无水乙醇超声清洗,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烘干的。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离子束辅助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清洗衬底材料的氩离子束流密度为0.4-0.1mA/cm2,清洗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离子束辅助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氩离子轰击铂靶和石墨靶沉积铂-碳混合膜时氩离子能量为1-2KeV,束流密度为0.5-0.8mA/cm2。
5.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离子束辅助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同时,采用氩离子辅助轰击的氩离子束束流密度为0.05-0.1mA/cm2。
6.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离子束辅助沉积铂-碳混合膜的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铂靶和石墨靶的直径为53cm;石墨靶上的孔的半径为1.5-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68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