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血管内涂层支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47123.0 申请日: 2007-10-17
公开(公告)号: CN101411899A 公开(公告)日: 2009-04-22
发明(设计)人: 刘建平;蒋容静;李晓燕;曹梅讯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主分类号: A61L31/02 分类号: A61L31/02;A61L31/10;A61F2/82
代理公司: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朱 梅;徐志明
地址: 200001上海市山东中路1***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血管 涂层 支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介入治疗医用产品,具体涉及一种新的血管内涂层支架,尤其是利用丝素肽和几丁糖通过层层静电自组装方法对金属表面进行改性,使其与血液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可以降低支架术后心脏血管晚期再狭窄率。 

背景技术

1987年,Sigwart等首次将血管内金属支架用于冠状动脉,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治疗血管堵塞性疾病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冠状动脉支架是一种由金属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血管内支撑器,它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几何稳定性,可在闭合状态下经导管送至病变部位,然后用气囊扩张等方法将其展开,起到支撑血管的作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由于有效地避免了球囊扩张后血管壁急性闭锁、弹性回缩以及非正常的血管重塑,使初始管腔扩大更为明显,再狭窄(ISR)率明显降低。但由于支架无法避免组织增生,再加之金属本身的血栓源性,使得支架植入后仍有10%-30%再狭窄发生。再狭窄一旦发生,治疗过程比自然的冠状动脉狭窄更加复杂。 

有三种原因可以导致支架后再狭窄:1、在支架植入的最初时期,支架表面与血液直接接触,该新出现的异体表面导致急性血栓,从而使血管再次发生阻塞。2、植入支架会发生血管损伤,同样也会产生炎症反应,这是在复原过程的最初七天内影响血管复原的重要因素(除上述血栓外,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也能形成血栓)。这里同时存在的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与生长因子的释放相关,释放的生长因子激发平滑  肌细胞显著增生,由于细胞的生长不可控,因此这使得已修复血管很快又再度发生阻塞。3、几周后,支架开始长入血管组织。这意味着支架被血管内皮细胞完全包围,它已不能和血液接触。这一愈合过程非常特别(新生内膜增生),增生部分不仅可覆盖支架表面,而且还能阻塞整个支架的内部空间。因此,ISR已经成为制约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支架表面进行适当的改性处理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包括:1、对支架材料、结构的重新设计;2、放射治疗;3、对支架表面进行改性,可涂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无机涂层、聚合物涂层或涂覆药物涂层;4、使用内皮细胞覆盖支架等。其中药物涂层支架是目前预防再狭窄方法中最受关注的有效方法之一。 

药物涂层支架又称药物洗脱支架,是将药物直接或者通过适当的载体涂布于支架表面,使支架成为一个局部药物释放系统。 

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洗脱支架主要是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这两种支架均通过物理包覆法制备。物理包覆法就是将药物载体聚合物和被载药物通过溶解于有机溶剂达到共混,然后将裸露的金属支架经过此共混溶液的浸洗,将这种载药生物涂层涂覆在金属支架上,再经过简单的热处理将溶剂去除,就得到药物洗脱支架。在应用上述药物洗脱支架进行治疗的时候,往往需要药物能够持续、高浓度的释放,为此要对药物的释放进行控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以在载药生物涂层外面包覆一层聚合物涂层,通过一定方式控制药物分子的释放,使其维持一定的释放时间和在靶位维持一定的浓度,最终达到治疗目的。尽管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后支架的早期再狭窄率下降,但是在2006年ESC大会的报道中发现:药物涂层支架的晚  期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率比裸支架高。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涂层支架上的药物在体内不断释放,而包埋和控制药物释放的聚合物不可降解,促使血管炎症持续发生,从而使得药物涂层支架晚期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率增高。由此看出,聚合物涂层能否降解以及其生物不相容性在药物涂层支架晚期血栓形成和再狭窄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可降解并且生物相容性高的聚合物制成的涂层应该可以有效地防止或者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 

丝素肽是从蚕丝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纤维肽蛋白,含量约占蚕丝的70-80%,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约占总组成的80%以上。丝素肽与其他天然高分子相比有明显的优越性,研究表明丝素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无污染、无刺激、可生物降解,而且丝素肽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质,如良好的柔韧性和抗拉伸强度、透气透湿性等。此外,丝素肽还有良好的促进上皮细胞生长作用。 

几丁糖是由蟹壳提纯的高分子化合物几丁质(chitin),经脱N-乙酰基再深加工后制成的一种聚氨基葡萄糖,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及生物学活性的高分子多糖类物质,具有广谱抑菌、促进上皮细胞增长、抑制平滑肌增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几丁糖具有选择性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生长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的生物特性,有利于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并且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而防止血管再狭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7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