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及其工作介质灌装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8833.5 | 申请日: | 2007-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民 |
主分类号: | F28D15/00 | 分类号: | F28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相 驱动 传热 元件 及其 工作 介质 灌装 方法 | ||
1、 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至少含有一个可以封闭的腔体,以及至少一种基础工作介质(4),将该种工作介质灌装到可以封闭的腔体后将腔体进行密闭,腔体的至少一部分为吸热端(1),腔体的至少另一部分为放热端(2),该种工作介质在传热元件导热过程中,依靠热能驱动工作介质进行导热,基础工作介质(4)在导热过程中处于单相状态进行传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基础工作介质在传热元件工作过程中处于下列状态之一:
A、液态;
B、气态;
C、固态。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可以封闭的腔体的至少为下列一种腔体:
A、至少含有一个树(6);
B、至少含有一个环(7);
C、至少含有一个网络(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可以封闭的腔体的材质为下列一种:
A、金属物;
B、非金属物;
C、金属与非金属的复合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可以封闭的腔体的直径或高为:0.1纳米~100米。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基础工作介质(4)为至少下列一种或其混合物:
氦、氢、氮、氨、氧、氟利昂、碳氢化合物、甲醇、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戊烷、己烷、庚烷、丁烷、乙烷、辛烷、环戊烷、环己烷、十氢化萘、四氯化碳、对二甲苯、甲苯、间二甲苯、乙苯、苯乙烯、邻二甲苯、二硫化碳、α-蒎烯、四氢化萘、碳酸二乙酯、丁酸、二丁醚、丙酸、三氯乙烯、二丙醚、二异丙醚、丁酸丁酯、丁酸丁酯、乙醚、丁酸丙酯、丙酸丁酯、乙酸戊酯、氯仿、乙酸异戊酯、甲酸异戊酯、乙酸丁酯、丁酸乙酯、丙酸丙酯、氯苯、甲酸戊酯、丙酸乙酯、丁酸甲酯、乙酸丙酯、丙酸甲酯、乙酸、乙酸乙酯、乙酸甲酯、四氢呋喃、2-辛醇、甲酸甲酯、甲酸甲酯、2-甲基吡啶、1-辛醇、二氯乙烷、1-庚醇、甲基环己酮、3-戊醇、乳酸乙酯、甲基环己醇、吡啶、吡啶、苯甲醇、1-己醇、2-戊醇、1-戊醇、环己酮、2-丁醇、环己醇、1-丁醇、糠醇、丁酮、丙醇、丙酮、乙醇、硝基乙烷、1,2-丙二醇、1,3-丙二醇、硝基苯、硝基甲烷、喹啉、甜菜碱、乙二醇、甘油、糠醛、甲酸、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萘、导热油、联苯、导热姆、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
优选的超临界传热介质为氦、氢、氮、氨,氟利昂、碳氢化合物、甲醇、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水、CFC、HCFC、HFC、CFCs、HFCFs、HFCs。
优选温室气体为超临界的传热介质为: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在基础工作介质(4)内还加入至少下列一种物质:
A、颗粒类物质;工作介质与颗粒类物质的重量比为:1∶0.001~5000;
B、相变类物质。工作介质与相变类物质的重量比为:1∶0.001~8000。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在腔体的内表面还设置有至少下列一种物质:
A、防腐材料(9);
B、增加导热性能的材料(10)。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腔体的内表面设置有防腐层,对于碳钢类材料的腔体,在其内部采用镀锌或铝进行防腐,同时优选在锌或铝中添加稀土材料。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其特征是:在热管蒸发端和/或冷凝端的内部和/或外部设置有翅片。
11、 一种单相热驱动传热元件工作介质灌装的方法,其特征是:至少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灌装工作介质:
A、液态或固态灌装:将工作介质保持液态或固态,同时将空腔也保持在相近的温度或常温,将液态或固态的工作介质直接灌装到空腔内部,实现工作介质的灌装;
B、气态灌装:将工作介质保持气态,空腔处于环境温度相同或相似的温度,并在空腔上设置至少一个灌装孔和/或灌装阀门,通过灌装孔或灌装阀门将气态的工作介质直接灌装到空腔内部,实现工作介质的灌装;其优选的灌装阀门为单向阀。
C、真空灌装:在空腔上设置至少一个灌装管和/或灌装阀门,首先利用抽真空设备对空腔进行抽真空,达到设定的真空后,通过灌装管和/或灌装阀门将工作介质灌装到空腔内部,然后将灌装孔和/或灌装阀门进行密闭,实现工作介质的灌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民,未经李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88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