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制冷座垫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8933.8 | 申请日: | 2007-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0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麦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麦镇荣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流 |
地址: | 541001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制冷 座垫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垫类,特别是一种汽车制冷座垫。
(二)背景技术:
在夏天,为解决汽车座垫散热的问题,人们使用了一种可以充水的座垫,充水座垫用防水材料做成,充水座垫的特点是由四周密封的上、下垫面形成了充水座垫中空的内腔,由座垫上的进水口将水灌入内腔中鼓涨座垫后使用。这种充水座垫对人体重量的支撑是靠充水座垫中的水压,由于人体的重量压力,充水座垫会发生变形,承受重量的地方下陷,上、下垫面之间的距离缩小,阻碍了垫内水的流动;而座垫承受重量的四周却形成局部的凸起变形,上、下垫面之间的距离拉大,造成局部压强增大,容易损坏座垫,造成漏水。
为了解决充水座垫的支撑问题,有的充水座垫如专利号为95215441.2的通风(水)汽车座垫,就在其内腔底部中设置了均匀分布的凸柱,依靠凸柱来承载人体重量,减少充水座垫的变形,但凸柱的设立又减少了充水座垫的柔软度,影响了乘坐的舒适性。
充水座垫还存在上下垫面之间无牵连的问题,使用时会造成上下垫面之间的相对滑动,使人坐立不稳,特别对驾驶员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产生安全隐患。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充水座垫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舒适性好、稳定性强、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的汽车制冷座垫。
能够实现上述目的的汽车制冷座垫,包括在四周相互密封且防水的上垫面和下垫面以及设置在上垫面和下垫面之间的支撑体,进水(气)口开设在上垫面或者下垫面上,所不同的是:支撑体包括具有一定弹性和韧性的支撑线,支撑线竖直密置于上、下垫面之间,且支撑线的两端直接与上、下垫面固连。通过支撑线将上、下垫面紧密地连接成为一体,使得上、下垫面之间即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又具有一定的承重能力,而上、下垫面之间又通过支撑线相互牵扯,充入的水(气)进入上、下贴合面的支撑线空间后,不会使上、下垫面发生鼓涨和出现相互滑位的现象。
支撑线可以选择尼龙线、PU线或者PVC线。
支撑线最好为尼龙线。
支撑体还包括分别与上、下垫面固连的上、下贴合面,尼龙线则竖直密置于上、下贴合面之间,尼龙线的两头分别与上、下贴合面固连。
上、下贴合面可以使用布面,尼龙线可以采用机织的方法整体织缝在上、下布面上,实现尼龙线与上、下布面的固连。
上、下布面与上、下垫面之间的固连方式最好为粘贴。
上述支撑体可以使用现成的三明治布,只要将三明治布的上下层布与上、下垫面粘接牢固即可。
上垫面或下垫面上还开设有出水(气)口,可以实现汽车制冷座垫的循环用水(气),提高汽车制冷座垫的散热效果。
上垫面和下垫面可以采用防水效果好的橡胶布。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汽车制冷座垫使用三明治布结构的物体连接支撑在座垫的上下垫面之间,不仅有效地形成了汽车制冷座垫的存水(气)空间,还使上下垫面之间连接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达到了坐不塌、鼓不涨、不滑移、舒适性好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汽车制冷座垫上还具备有出水(气)口,能够实现汽车制冷座垫的循环用水(气),体现出更好的散热效果。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剖示图。
图号标识:1、上垫面;2、下垫面;3、进水口;4、上贴合面;5、下贴合面;6、支撑线;7、粘胶层;8、出水口。
(五)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裁取本发明汽车制冷座垫的局部剖面来说明其结构。
本发明汽车制冷座垫由橡胶布材料的上、下垫面1、2在四周粘接压合形成四边形、圆形或者其它的任何形状,在汽车制冷座垫的主要承载的中间范围内的上、下垫面1、2之间,设置有作为上、下垫面1、2支撑体的三明治布。
三明治布由相离一定距离的上、下贴合面4、5,即上下布面构成,采用机织的方法将尼龙支撑线6整体竖直密置于上、下布面之间,尼龙支撑6的两头分别织缝合在上下布面上。
在汽车制冷座垫内,上、下布面分别与上、下垫面1、2粘连,如图1所示,粘连后的上、下布面与上、下垫面1、2形成有粘胶层7。
如图1所示,进水口3开设在上垫面1上,出水口8开设在下垫面2上,进水口3与出水口8的位置相错开。
本发明汽车制冷座垫中可以通水,也可以通气,如果天气炎热,最好是通入冷冻水或者冷气。
本发明汽车制冷座垫平放时当座垫使用,竖放或者斜放时则可当靠背垫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麦镇荣,未经麦镇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89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