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工业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48970.9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惠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惠琼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四川省绵***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工业 浓度 废水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工业高浓度氨氮废水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高浓度氨氮废水是很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来 源广且排放量大,在化工、化肥、石化、炼焦、制药、食品等生产部 门和垃圾填埋场均产生高浓度氨氮废水。大量的氨氮废水排入水体,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质量下降,将增加水处理的难度 和成本,甚至对人群及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由于近来的海域赤潮 事件频发,国内外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开展了较多研究,开发一些 实用的工艺,但因建设费用大、处理成本高、运行条件苛刻、稳定性 差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人们。目前,国内外对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领域 和开发实用技术所涉及的范围主要有不同工艺的生物法和物化法,如 生物法中的A/O工艺和稳定塘;物理方法中的反渗透、蒸馏、汽提、 吹脱、土地灌溉;化学方法中的离子交换、化学沉淀、折点氯化、电 化学处理、湿式氧化等。
生化法:生物脱氮是微生物在分解利用有机物的过程中把含氮物 质先转化成氨氮;然后由自养型硝化细菌将其转化为NO3-;然后再 由一类反硝化菌把NO3-转化为N2,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所有的生 化脱氮工艺,只适于处理NH3-N浓度较低的废水。传统的活性污泥 法的氨氮去除率只能达20%-50%,半数以上在40%以下。
生物稳定塘:生物稳定塘具有较好的除氮功能,除氮效率在 40%-90%,因为稳定塘不仅利用微生物,还能利用藻类和一些水生植 物的除氮作用。但稳定塘与其它所有生化法一样,只适合处理浓度低 于300mg/L的氨氮废水,而且受温度、水质等影响较大,因此不适 于北方寒冷地区和氨氮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处理。
A/O:A/O生物脱氮工艺是上世纪70年代开发的,是利用微生 物的厌氧和好氧降解过程交替循环进行的一种改进型生化法。目前在 A/O工艺的基础上衍生出多种生物脱氮工艺,如Phoredox工艺、UCT 工艺、改良型的UCT工艺、A2/O工艺、VTP工艺等。A/O工艺是把 反硝化过程置于硝化之前,因而可节省硝化阶段耗碱的50%,又勿需 加入格外的碳源,此外还有工艺流程短、建设费用低,是目前国外应 用较多的一种脱氮工艺,国内也有成功应用的实例。但A/O工艺为 提高脱氮效率,需要很大的混合液循环比(50-100%),致使运行费 用高;硝化阶段难以保持理想的厌氧状态,影响反硝化;出水中含有 一定的NOx,容易导致二沉池污泥上浮;进水的TN浓度不能太高, 否则影响处理效果,因此不适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
物化法
催化湿式氧化法:湿式氧化是在较高温度和压力下,用空气中的 氧氧化废水中降解和悬浮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一种方法。具有 很好的去除氨氮、COD物质和脱色、除臭、杀菌等效果,而且能有 效氧化分解生化法难降解的包括BaP在内的各类稠环芳香烃,处理 后的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回用水质,适于处理各种高浓度有毒化工废 水。但催化湿式氧化法要求高温高压和重金属催化剂,因此建设投资 高、运行成本大,许多企业难以应用。
吹脱(汽提):用吹脱法进行气液分离由来已久,脱氮时将空气 通入废水中,通过气液接触使溶于废水中的游离氨从气液界面向气相 转移,从而实现去除氨氮的目的,用空气作载体时称吹脱,用蒸汽作 载体时称汽提。
通常采用吹脱工艺除氮时,为提高吹脱效率,采用较高温度和 pH值,一般温度控制在40-60℃,pH值控制在11-12。
吹脱工艺的优点是脱氮效率高,其去除率在70-90%;流程短, 操作简便易行;高浓度氨氮废水经吹脱处理后,在吹脱塔后串联氨的 吸收塔,可回收部分吹脱出来的氨。所以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时,具 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减轻处理成本高的负担;对COD、BOD和SS 均有一定的去除效率。
吹脱工艺的缺点为填料层易结垢;去除效率受温度和pH影响较 大;通常气水比要求2500-3000∶1,吹脱时间较长4-6h,因而动力 消耗大;高浓度氨氮废水经吹脱处理后,仍含有较高的氨氮,还不能 达标排放,必需与后续其它工艺如生化法或氯氧化法等进行进一步处 理才能满足排放要求。
三、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惠琼,未经杨惠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897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碎补珍珠钙
- 下一篇: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