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49004.9 | 申请日: | 2007-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01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言;阮建中;雷成勇;易代献;朱成;杨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4/16 | 分类号: | H01T4/16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层叠 石墨 放电 装置 | ||
1、一种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包括N+1个放电隙、N个电容值相同的电容构成的π形连接电容组(1),所述N≥1,各放电隙串联连接,其中,第一个放电隙F1与火线连接,最末一个放电隙FN+1接地,π形连接电容组中各电容的一端与两放电隙之间的导电件连接,另一端接地,其特征在于:
①放电隙为石墨放电隙,石墨放电隙的石墨电极片(6)之间放置绝缘环状垫片(9),各石墨放电隙层叠式组装,
②π形连接电容组中各电容的电容值均按照下式选择:
C=In/2πfVK
式中:In为π形连接电容组中电容上的感应放电电流,In=I/N,
I为π形连接电容组总电流,
N为π形连接电容组电容个数,
f为雷电波频率,
V为π形连接电容组中电容上的额定电压,
K为安全系数,K≥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放电隙两石墨电极片(6)之间的间距为0.22毫米~0.70毫米,且各石墨放电隙是间距相同的等放电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π形连接电容组(1)电路末端连接有电流保险器(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指示电路(3),所述指示电路的一端接在第一个石墨放电隙与火线间的连接件上,其另一端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指示电路(3),所述指示电路的一端接在第一个石墨放电隙与火线间的连接件上,其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放电隙的石墨电极片(6)与π形连接电容组(1)中的电容之间的连接件(18)呈针状或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放电隙的石墨电极片(6)与π形连接电容组(1)中的电容之间的连接件(18)呈针状或弧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放电隙的石墨电极片(6)与π形连接电容组(1)中的电容之间的连接件(18)呈针状或弧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放电隙的石墨电极片(6)为正方形或圆形或腰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层叠式石墨放电隙装置,其特征在于石墨放电隙的石墨电极之间放置的绝缘环状垫片(9)为正方形环或圆环或腰形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中光防雷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4900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