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FeV80中间合金制备的高容量钒基储氢合金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50031.8 申请日: 2007-09-17
公开(公告)号: CN101153362A 公开(公告)日: 2008-04-02
发明(设计)人: 陈云贵;严义刚;吴朝玲;陶明大;梁浩;周潇潇;涂铭旌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主分类号: C22C27/02 分类号: C22C27/02;C22C14/00;C22C27/06;C22C1/03;C22F1/11;C22F1/1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610065四川省***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fev80 中间 合金 制备 容量 钒基储氢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钒基储氢合金,该合金以廉价的FeV80(V含量为78-82wt%)中间合金为原料,具有高的吸放氢容量和良好的活化性能,生产方法简单,在氢的存储和运输以及燃料电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对加快了新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在众多新能源(包括氢能,太阳能,核能,水力,风能等)中,氢能作为未来能源中最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而受到格外重视。氢能利用的三大核心技术包括氢的制取、氢的储存及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氢的储存是制约氢经济实现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储存氢气主要有3种方式:低温液氢储氢,高压储氢和储氢材料储氢。采用低温液氢储氢,氢气液化(-235℃)消耗的能量相当于被液化氢气能量的三分之一,液氢的汽化(特别是小的储罐)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使得此技术在国际上并不被看好。高压储氢方式储氢量较少,使用过程中压降很大,控制较难,消耗的能量也较多。储氢材料储氢,是目前研究开发最为活跃的储氢技术。在众多的储氢材料中,储氢合金是研究最为成熟的储氢材料。

储氢合金主要有AB5型、AB2型、AB型、镁基储氢合金(包括A2B型)和钒基BCC固溶体储氢合金。AB5型储氢合金(以LaNi5为代表)、AB2型储氢(以ZrMn2、TiMn2为代表)及AB型储氢合金(以TiFe为代表)的吸放氢量均不足2.0wt%。Mg基储氢合金虽然具有很高的理论储氢量,最高可达7.6wt%,但是需要在较高的温度(300~400℃)下才能实现吸放氢,吸放氢温度过高,即使采用纳米结构化、纳米催化及纳米复合化等技术处理后,Mg储氢合金在室温下依然无法实现有效的吸放氢。钒基BCC固溶体储氢合金,室温下吸氢即可达到很高的储氢量(大于3.0wt%),放氢时有效放氢量大于2.0wt%,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金属钒的价格太高(纯金属的价格超过200万/吨),过高的成本制约该系列合金的应用。

1995年,Kei Nomura等[Kei Nomura,Etsuo Akiba,J.Alloys Comps,231(1995)513-517]首先报道了采用FeV80中间合金制备的Ti40V48.8Fe11.2Al3.5合金,该合金吸氢量达到3.5wt%,但是放氢量仅为0.5wt%。黄太仲等[Taizhong Huang,Zhu Wu,Baojia Xia,Jinzhou Chen,Xuebin Yu,Naixin Xu,Changwei Lu,Huimei Yu,.Tech Adv Mater,4(2003)491-494]报道TiCr1.2(V-Fe)0.6合金,该合金吸氢量仅为3.2wt%,333K下放氢量为2.0wt%。可见,目前所报道采用FeV80中间合金制备的钒基BCC固溶体储氢合金吸放氢容量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钒基储氢合金高成本的问题,提供一种由FeV80中间合金制备的高容量钒基BCC固溶体储氢合金。

本发明是一种由FeV80中间合金制备的高容量钒基BCC固溶体储氢合金,其特征在于化学式为Ti(100-a-b-c-d-e-f-g)VaCrbFecAldREeMf,式中15≤a≤60,3≤b≤50,0<c≤20,0<d≤5,0<e≤5,0<f≤5,a/c≤9,RE代表稀土金属元素La,Ce,Pr,Nd,Sm,Gd,Dy,Tb,Y中的一种或几种,M代表Zr,Mn,Co,Ni,C,Si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所述合金可通过电弧熔炼或感应熔炼制备,方法如下:原料为纯度在99.6%以上单质金属元素,以及含V量为78-82wt%的FeV80中间合金。按合金的化学计量比配料,采用电弧炉或中频感应炉熔炼,熔炼过程采用真空保护或高纯氩气保护;为保证合金的均匀性,真空电弧炉中熔炼的合金需要翻转熔炼3~5遍。熔炼所得的合金在1000℃~1500℃保温1min~50h,并随炉冷却。所得的合金去除表面的氧化皮之后,机械破碎至1毫米左右,取3克进行吸放氢测试。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