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虾用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329.9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7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甘西;陈晓汉;雷爱莹;曾地刚;李咏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37 | 分类号: | A61K36/37;A61K36/87;A61P31/12 |
代理公司: | 南宁明智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530021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虾 抗病毒 复方 中草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饲料添加剂领域。涉及一种鱼虾用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
背景技术
病毒性疫病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很严重,目前尚未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以预防为主。由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复制与宿主细胞的许多生化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寻找能选择性地抑制病毒复制而不影响宿主细胞功能的化合物相当困难,至今特异、有效、低毒的抗病毒药物仍然很少。因此,安全、有效、特异的抗病毒药物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研究发现,中草药作为抗病毒药物具有良好的活性,又能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并有低毒和低耐药性等特点,已引起医药界的高度重视。显示了广阔的药用前景。目前中草药用于水产动物病毒性疫病的防治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多种中草药的合理配伍、协同作用有待于更深入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虾用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能显著地提高鱼虾的免疫力,增强抗病毒的能力,促进鱼虾的生长。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全部以中草药为原料,它的组份和重量百分数范围分别为:蜈蚣藻30~45%、马齿苋25~30%、千斤藤25~30%、党参5~10%。
制备方法:将以上几味中草药分别烘干粉碎后100目过筛,按比例称重混合均匀,分装,包装入库。
本发明的鱼虾用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在鱼虾饲料中添加的重量百分比为0.15%~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鱼虾饲料中添加中草药,通过它们的合理配伍,协同作用,使其兼有营养和药物两种属性,即含有营养物质,又具有抗病毒活性和其它生物学活性的成分,既能提高鱼虾机体免疫力,预防病毒性疾病,又能促进生长发育,增产增收。具有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残留少等诸多优点,且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蜈蚣藻、马齿苋、千斤藤、党参分别放入电热真空干燥箱内,60℃抽真空干燥6-12小时。然后把干燥后的中草药放入高速粉碎机里粉碎,用100目筛网过筛。称取原料药蜈蚣藻45公斤、马齿苋25公斤、千斤藤25公斤、党参10公斤均匀混合,分装到塑料袋,封口,室温保存。
实施例2:
将蜈蚣藻、马齿苋、千斤藤、党参分别放入电热真空干燥箱内,60℃抽真空干燥6-12小时。然后把干燥后的中草药放入高速粉碎机里粉碎,用100目筛网过筛。称取原料药蜈蚣藻35公斤、马齿苋30公斤、千斤藤30公斤、党参5公斤均匀混合,分装到塑料袋,封口,室温保存。
本发明的鱼虾用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添加量为饲料重量的0.15%~0.5%。
用本发明产品喂养对虾的实验如下:
本发明的鱼虾用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分别按0.1%、0.2%、0.3%的比例添加于基础饲料中制成颗粒药饵。基础饲料主要成分为粗蛋白46.8%,粗脂肪3.4%,粗灰分12.5%,水分8.1%。
选择健康、大小均匀的南美白对虾,设3个试验组(I,II,III)和1个对照组,每组放虾40尾,分养于120cm×80cm×60cm的PVC水族箱内,试验组分别投喂含0.1%、0.2%、0.3%的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药饵,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每天按5%体重投饵,分上午和下午两次投喂。每天早上用虹吸法吸出池底的残饵和粪便。试验期水温为20-25℃,24h充气。饲养15d后进行有关指标的测定。饲养结束后,每组取15尾虾放于另一水族箱内,投喂感染白斑病毒的虾肉作为毒饵做攻毒实验;再取15尾虾,放于另一水族箱内,继续投喂原来的基础饲料饲养,记录7天内虾的累计死亡情况,计算相对存活率。
结果如下:各试验组的末平均体重、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而饲料系数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有提高南美白对虾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的作用(表1)。通过白斑病毒的攻毒试验发现,添加抗病毒复方中草药制剂显著提高了南美白对虾的抗病力(表2)。
表1.虾的生长、存活和饲料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3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信号振幅控制拖曳功能的电磁感应笔
- 下一篇:黄刺玫瑰露爽口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