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装式单绳下滑救生装置及与该装置配套使用的弹力鞋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427.2 | 申请日: | 2007-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8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熊丽;兰现勇;兰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丽 |
主分类号: | A62B1/16 | 分类号: | A62B1/16;A62B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装 式单绳 下滑 救生 装置 配套 使用 弹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绳子下滑的救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装式单绳下滑救生装置及与该装置配套使用的弹力鞋。
背景技术
利用绳子下滑的救生装置主要应用于处于高处的人在突发情况时安全逃生,如发生高楼火灾等意外事故,现在已有较多高楼救生装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封闭式管道;(2)由一条以上的救生绳共同组成的救生装置;(3)自带一条救生绳的滑动或滚动救生装置。这几类救生装置的缺陷在于:第一类装置成本高,占用体积大,而且为共用装置,面对突发情况时,很难在短时间内转移太多的人;第二类装置绳子较多,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无法在同一时间由多人共用救生绳;第三类装置多通过滑轮装置及“刹车”装置实现下滑及停止,由于滑轮的摩擦力小,在控制速度及停止方面效果不够理想,要达到较为理想的结果则需要复杂的结构,而且也无法在同一时间由多人共用救生绳,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让多人获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装式单绳下滑救生装置及与该装置配套使用的弹力鞋,这种救生装置可以通过操纵控制杆轻松实现快滑、慢滑及停止状态,而且可由多人同时共用一根救生绳。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中的便装式单绳下滑救生装置包括一长方体形壳体,壳体的上、下两面中部位置有孔,便于救生绳穿过,在所述壳体内设置上、下两个相互平行、等圆周的圆柱体,所述两个圆柱体的轴线均为水平方向,两条轴线形成的平面为垂直平面,所述两个圆柱体均通过固定杆与壳体的前、后两面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两个圆柱体之间有空隙;在所述壳体内设置处于水平方向的控制块,所述控制块的前端为外凸弧形面,所述控制块的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有移动杆,移动杆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前、后两面的内壁可移动连接;在壳体上面内壁固定安装有支点座杆,支点座杆的下部设置有支点,控制杆通过支点与支点座杆可旋转连接,控制杆从壳体下面对应的开口处伸出;控制杆的上部靠近于控制块的后端面,控制块的前端处于两个圆柱体之间,控制块的高度略小于两个圆柱体之间空隙的高度。
使用时,救生绳从壳体上端的孔穿入,从壳体下端的孔穿出,在壳体中部,救生绳由上至下依次经过上圆柱体圆周外壁、控制块的前端面、下圆柱体圆周外壁,使用者一手握住壳体,一手操纵控制杆的手柄,并将加在控制杆上的压力传递给控制块,使控制块与圆柱体之间的间隙变小,增大救生绳的摩擦力,达到慢速下滑或静止目的。在此过程中,由于控制杆的手柄与所述控制块后端面的距离远大于所述支点座杆的支点与所述控制块后端面的距离,所以只需较小的力便可实现本发明中的救生装置处于慢速下滑或静止状态。
作为本发明中救生装置的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块的前端面的左右两边向前伸出,以控制救生绳不滑出所述控制块的前端面以外。
所述控制杆的手柄与所述控制块后端面的距离是所述支点座杆的支点与所述控制块后端面的距离的5倍。根据杠杆原理,在控制杆的手柄加一倍的压力,即可在控制块的后端面得到五倍的压力。
在控制杆与相邻的壳体内壁之间安装有压簧,压簧同时处于水平方向和左右方向。压簧一方面可以减轻使用者的操作负担,另一方面能保证控制块与圆柱体之间的间隙不至于太大,从而保证即使使用者发生意外情况用力很小或不用力都不会危及使用者的生命安全。
在所述两个圆柱体圆周面上最靠近的部位分别设置有与轴同向的凹槽,相对应地,在所述控制块的前端上、下平面表面上设置有凸条。这种结构主要用于将本发明中的救生装置静止于空中时不用太大的力。
所述壳体为旋转式开关结构,在壳体的前面中部位置设置有垂直方向的合页,壳体的后面中部位置为分开的门式结构,两门之间用卡式连接扣连接。使用时,将门打开,将救生绳置于控制块的前端面中间,再合上壳体即完成救生绳的安装,非常快捷。
作为本发明中救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靠近所述圆柱体的壳体左面的外壁的下部位置处安装有扶手。操作时一手操纵手柄,一手握住扶手,方便操作。
本发明中的弹力鞋,在与鞋帮连接的硬质鞋底上安装有压簧,在压簧的另一端安装有略大于压簧横截面的硬质鞋底。
在下滑过程中,使用者可能会对高楼的外墙壁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原理,高楼的外墙壁会对使用者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不排除这种冲击力使人受伤的可能。若使用者穿上上述弹力鞋,则可以将上述冲击力在压簧的作用下进行缓冲,避免受到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丽,未经熊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