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毫米波微带密封过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0979.3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71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军;刘婧;喻梦霞;董宇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5/107 | 分类号: | H01P5/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梁 田 |
地址: | 610054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毫米波 微带 密封 过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过渡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毫米波的微带密封过渡 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几种波导—微带过渡结构如波导—脊波导—微带过渡、波导—对极 鳍线—微带过渡、波导—探针—微带过渡,在Ka频段这几种过渡的插损都可 以做到0.5dB左右,驻波为1.3dB左右,在一般情况下能够达到较好的过渡性 能。波导—脊波导—微带过渡和波导—对极鳍线—微带过渡虽然能够满足信号 输出方向与电路面在同一平面的要求,但是一方面这两种结构难于密封,器件 的性能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相对不稳定;另一方面这两种结构难于实现小尺寸 的要求,而且脊波导过渡对机械加工要求严格。波导—探针—微带过渡包括同 轴探针和微带探针两种形式,相对前两种过渡,在气密性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但不能满足信号输出方向与电路面在同一平面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结构的复杂 性。
近年来随着毫米波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体积小, 可靠性高的毫米波电路是现在的发展趋势。在内部器件尺寸固定的情况下有效 缩短过渡段的尺寸,提高密封性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实用新型就提出了一 种体积小,密封性好的新型过渡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毫米波微带密封过渡装置,提高微波通讯中波导 —微带过渡的密封性能,降低过渡中的损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毫米波微带密封过渡装置,包 括电路腔体,其中,所述毫米波微带密封过渡还包括过渡主体、调谐螺钉、绝 缘体和同轴探针,过渡主体为表面为正多边形的方块,在过渡主体表面的边缘, 设有连接螺孔,连接螺钉通过连接螺孔将过渡主体固定于电路腔体的侧面;在 过渡主体的中部设有矩形波导,同轴探针一端焊接于电路腔体里的微带线上, 另一端穿过绝缘体深入到矩形波导中,其中,绝缘体设置于同轴探针与电路腔 体侧面的连接处;过渡主体与矩形波导之间设有调谐孔,调谐孔的方向与同轴 探针的方向垂直,调谐螺钉通过调谐孔从矩形波导的宽边伸至矩形波导内。
所述过渡主体的尺寸至少为4mm。
所述过渡主体表面边缘至少设有两个连接螺孔。
所述绝缘体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所述同轴探针和调谐螺钉表面镀金。
过渡主体可通过使用任意两个连接螺孔来改变过渡主体的固定角度。
由现有技术可知,标准矩形波导的主模是TE10模,当同轴探针沿矩形波导 中波的传播方向插入时,同轴探针与矩形波导中的电场方向垂直,不能将信号 耦合出来,只有当插入同轴探针产生的电场与矩形波导内电场方向一致时才能 耦合出信号。在本发明中,调谐螺钉从矩形波导的宽边按垂直于同轴探针的方 向插入矩形波导内,当调谐螺钉与同轴探针距离很近时在两者之间形成一个电 容,电容的电场方向与矩形波导内的电场方向一致,从而耦合出信号,完成微 带到波导的过渡。
本发明中,过渡性能可通过调整调谐螺钉插入矩形波导的长度从而改变耦 合电容的大小来控制,调谐螺钉和同轴探针的半径以及插入长度等变量的优化 由高频仿真软件CST进行建模仿真完成;另一方面同轴探针和电路腔体的连接 处用绝缘材料密封,绝缘材料可选用聚四氟乙烯等绝缘效果佳的材料,以达到 最佳的密封效果,同时起固定同轴探针的作用。
在大量测试装置串联使用时,由于不同的需要,部分过渡装置的矩形波导 口需要横放,部分需要竖放,但是不能改变测试器件的角度,这时现有技术中 的过渡装置需要增加一个扭波导,把所有矩形波导口变为同一个方向放置;在 本发明中,只需旋转过渡主体,改变过渡主体与电路腔体侧面的固定角度,即 可实现多种矩形波导口放置方向不一的多器件连接,而不需要改变测试器件本 身,更不需要设置扭波导,为多器件连接提供了一种十分方便的过渡结构。
本发明的设计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偏见,与现有技术相比,明显缩小过渡结 构的尺寸,解决了微带电路与波导转换的密封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过渡性能, 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过测试,在30GHz-40GHz频段内插损小于0.8dB。 另外,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通过旋转过渡主体,来改变过渡主体与电路腔体侧 面的夹角,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调谐十分方便。本发明主 要用于毫米波的微带过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0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晶面板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硫化铋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