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置式免维护镉镍碱性蓄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1052.1 | 申请日: | 2007-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7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康志强;何明前;刘明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0 | 分类号: | H01M10/30;H01M2/00;H01M2/12;H01M4/24;H01M2/16;H01M1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维护 碱性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镉镍碱性蓄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式免维护镉镍碱性蓄电池。系现有技术的改进。该种蓄电池除具有传统镉镍碱性蓄电池的特点外,还具有大大延长镉镍碱性蓄电池的免维护周期等优点。
背景技术
镉镍碱性蓄电池在当今世界上不仅产量大,而且应用范围广。传统的镉镍碱性蓄电池除电解液外,结构上一般均为:(1)正、负极板是将正、负极活性物质填充或浸渍在极板骨架内,制得正、负极板;(2)隔离物:采用隔板、隔离棍(片)、隔膜将正负极板隔开;(3)电池容器:采用塑料或钢制电池槽;(4)辅助零部件:极柱板、螺母、螺栓、极柱套管等。此种结构的镉镍碱性蓄电池具有结构坚固、耐机械和电气方面的性能良好、循环寿命长、荷电保持能力强等诸多优点;但是这种结构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由于采用普通的维尼龙无纺布,蓄电池正极板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氧气会大量的到达负极去复合,产生太多的热量,电解液的温度升高,蓄电池产生安全隐患;由于采用传统的直通式装配气塞,蓄电池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直接通过气塞跑到大气中,不利于吸收板的对氢气与氧气的催化化合,同时大气中的二氧气化碳会通过直通式装配气塞进入蓄电池内部与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这样电解液被碳酸盐化,会严重影响蓄电池的性能;由于没有采用吸收盒,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直接从蓄电池内部跑出进入大气中,对蓄电池中水的损失起不到任何的补偿,为保证蓄电池安全可靠地使用,用户需要经常地向蓄电池内添加净化水,这样大大增加了用户的使用维护成本,蓄电池免维护周期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在电池容器内的电解液上方设置一个内装有消氢催化剂的吸收盒、进一步采用阀控式装配气塞等,从而提供一种不但可保持传统镉镍碱性蓄电池的优点、并且可大大延长镉镍碱性蓄电池的免维护周期的内置式免维护镉镍碱性蓄电池。
本发明的内容是:一种内置式免维护镉镍碱性蓄电池,主要由正极板、负极板、隔离物、电池容器(一般由单体壳1和与单体壳1密封连接的单体盖2构成,同现有技术)、装配气塞和辅助零部件,以及电解液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电池容器内的电解液上方还设置有一个内装有消氢催化剂、有孔的吸收盒。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装配气塞是阀控式装配气塞。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吸收盒由有孔18的吸收盒体16、与吸收盒体16连接的吸收盒盖17、置于吸收盒体16内的消氢催化剂19构成。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正极板可以是袋式镍正极板、烧结镍正极板、发泡镍正极板或纤维镍正极板等。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负极板可以是袋式镉负极板、烧结镉负极板、拉干镉负极板、电沉积镉负极板或纤维镉负极板等,在采用拉干镉负极板、电沉积镉负极板、纤维镉负极板时效果最佳。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隔离物是采用厚度为0.2mm~0.5mm的复合微孔维尼龙布,氧气可以缓慢地通过隔离物的微孔到达负极板表面。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阀控式装配气塞的排气压力在60KPa~110Kpa之间,当蓄电池内的压力大于该压力后,气体通过阀控式装配气塞中气体过滤片排入大气中,当蓄电池内的压力小于该压力后,阀控式装配气塞阻挡大气进入蓄电池内,以防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电解液反应。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电解液是采用密度为1.19g/cm3-1.26g/cm3、含氢氧化锂10g/l-20g/l和氢氧化钾242g/l-345g/l的水溶液。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吸收盒较好的是安装在蓄电池内部、电解液上方,紧贴电池容器的单体盖2。
本发明的内容中:所述消氢催化剂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消氢催化剂,例如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生产的LH系列消氢催化剂等,消氢催化剂可使蓄电池充电过程中产生的氢气与氧气化合。
本发明内容中:所述电池容器可以采用耐酸碱并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塑料(PP、MBS、ABS、AS等)和镀镍钢板或不锈钢板根据需要加工成电池所需的容器,同现有技术。
本发明内容中:所述辅助零部件主要包括:极柱14:与正负极板连接向外输出的端子,2个/只;螺栓15:连接极柱与正负极板,2个/只;极柱套管6:区分正负极的标志,正红负黑各1个/只;密封圈10:密封电池容器与极柱之间的缝隙,以防电解液外漏,4个/只;螺母8、垫圈7:固定极组,各6个/只。同现有技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1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