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酰甲胺磷农药废水处理及回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2210.5 | 申请日: | 200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鄂州海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F9/24 | 分类号: | C07F9/24;C02F1/26;C02F1/66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36034湖北省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酰 甲胺磷 农药 废水处理 回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废水处理及回收新工艺,特别涉及一种乙酰甲胺磷农药废水处理及回收乙酰甲胺磷和无机铵盐、乙酸、乙酸盐工艺。
背景技术
乙酰甲胺磷农药废水,是一种高效低毒农药乙酰甲胺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该废水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略带粘稠性,具很浓的农药臭味。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分别为:乙酰甲胺磷2—4%,醋酸铵20—30%,硫酸铵4—8%,其他有机物2—4%,废水的综合COD值在50万以上,而且该废水对水体的污染性极大,在极低的浓度下就对鱼类和微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预计国内每年该废水的产生量在1.5—3万吨,且随着甲胺磷农药的禁用,乙酰甲胺磷产量的提高,该废水的量还会逐渐增加。
该废水的处理一直以来就是各乙酰甲胺磷农药生产厂家及环保部门的难题,虽有一些单位采用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因为处理成本极高和处理效果不佳而最终放弃了处理。也有单位采用单纯的蒸馏分离有机物和醋酸铵的方法,但也因为仍有醋酸盐和氨氮的大量排放以及得到的粗醋酸铵无法再精制使用而没能应用于实际而告终。因此,目前几乎所有生产厂家都是无序排放或采用大量自来水稀释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乙酰甲胺磷农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及回收乙酰甲胺磷原药和无机铵盐、乙酸、乙酸盐的新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溶剂与废水放入转盘萃取塔,以溶剂对废水进行萃取,萃取出含乙酰甲胺磷的有机相送入脱溶装置,经脱溶分离结晶得乙酰甲胺磷原药,溶剂回收冷凝后返回到萃取工序循环使用,将经过萃取后的废水送入置换装置,加入硫酸将废水中的醋酸铵置换成相应的醋酸和无机铵盐,进一步精制得乙酸,或将经过萃取后的废水送入中和装置,加入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得乙酸盐。
上述溶剂与废水的比例为1:1。
上述经过萃取后的废水送入置换装置,加入硫酸对废水中的醋酸铵进行置换,置换温度为30-60℃,按5000L反应釜计,投酸的时间约1—1.5小时,PH值为3—5,当置换液冷却到10—20℃时送离心装置分离出无机铵盐和稀醋酸溶液,再将稀醋酸溶液在100-125℃的温度下进行分馏得乙酸和残留的无机铵盐。
上述经过萃取后的废水送入中和装置,加入氢氧化钠在60-80℃的温度下进行中和反应,再将中和反应好的醋酸盐溶液经浓缩、冷却、分离后得乙酸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乙酰甲胺磷农药废水处理及回收乙酰甲胺磷和无机铵盐、乙酸、乙酸盐的工艺,可解决乙酰甲胺磷农药生产废水处理的难题,是一种经济、环保,容易控制,可长期稳定运行的新工艺。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既能使该废水得到完全有效的治理,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又能回收具有价值的产品,每吨废水可创利1500元左右,降低处理成本。因此,本发明极易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乙酰甲胺磷农药废水处理及回收乙酰甲胺磷和无机铵盐、乙酸的工艺步骤为:
1、以有机溶剂低级卤代烃对乙酰甲胺磷农药废水进行萃取,溶剂与废水的比例为1:1,以提取废水中的残留乙酰甲胺磷农药。该萃取设备为转盘萃取塔,萃取的含乙酰甲胺磷的有机相送入脱溶釜分离溶剂后,送入结晶釜结晶得乙酰甲胺磷原药,溶剂回收冷凝后返回到萃取工序循环使用,经萃取后的废水含乙酰甲胺磷0.3%以下,再送入到醋酸置换工序。
2、按比例向废水中缓慢加入定量的硫酸,用硫酸置换废水中的醋酸根以形成醋酸游历出来,同时将铵根与无机强酸结合形成无机铵盐,并分离出来,置换时的温度控制在30—60℃,按5000L反应釜计,投酸的时间1—1.5小时,PH值为3—5,化学分子式为:2CH2COONH4+H2SO4==(NH4)2SO4+2CH4COOH。
3、当置换完成后,将置换液冷却到10—20℃时,即可通过离心机将置换液中的无机铵盐(固化物)分离出来,离心分离后的母液即20-95%的稀醋酸溶液(含少量的无机铵盐)。稀醋酸为:20-95%的醋酸溶液;醋酸衍生物为:各种醋酸酯、各种醋酸盐、醋酐、乙酰化物质、卤代乙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鄂州海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鄂州海丰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2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分子促动器
- 下一篇:一种带LED显示的电动伸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