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2241.0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曹尚峰;田明勇;张立;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J3/04 | 分类号: | F25J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涛 |
地址: | 43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大型 制氧机中 氧化亚氮 聚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制氧机大多设置有除甲烷塔,其主要作用是:将液氧中的大部分甲烷去除,并随液氧蒸发后带出除甲烷塔;液氧蒸发后除甲烷塔压力得到提高,提高氧透吸入压力,降低能耗;其次起到精馏浓缩液氧中的氪氙组分含量的作用。进下塔少量压缩空气被冷凝成液空回到下塔,增加进下塔空气中的含湿量,其实质也是一个辅助冷凝蒸发器。底部液氧蒸发过程中带走液氧中的大部分甲烷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底部液氧中的甲烷含量减少,液氧中的高沸点组分氪、氙含量增多;蒸发器内侧压缩空气吸收液氧蒸发潜热后被冷凝成液空回流到下塔底部,液空管线上有不凝气排放管DN25,主要用于排放蒸发器冷凝侧液空中的不凝气氖、氦组分。随着底部液氧不断蒸发,底部液氧中的氪氙组分浓度越来越高,底部液氧中的甲烷含量一般控制在<0.5%,进空分装置干燥压缩空气中的大部分甲烷在除甲烷塔中被蒸发后的氧气带走,少量仍留在底部液氧中。
但是在大型制氧机中,由于除甲烷塔中不凝气管的直径(如图1中不凝器管DN25)有限,除甲烷塔底部液氧中的不凝气靠该管线排放是完全不够的。制氧机长时间运行后会导致除甲烷塔底部液氧中的氧化亚氮及其它碳氢化合物等长期浓缩聚集覆盖在换热器的表面,造成液氧蒸发器换热面积减少从而造成除甲烷塔的蒸发压力下降,并有可能引起碳氢化合物的燃爆。
为去除液氧蒸发器表面聚集的氧化亚氮,通常的方法是对制氧机进行整体大加热,这样虽然可以完全的清除氧化亚氮及其他碳氢化合物,但是会造成制氧机中的冷量(包括液体)完全浪费,无法回收,经济损失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对制氧机进行整体大加热而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能够完全去除液氧蒸发器表面聚集的氧化亚氮及其他碳氢化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停止制氧机的气体和液体产品输出;
b)打开氩板式换热器的空气出口阀2,打开除甲烷塔上部安全阀3,打开除甲烷塔中液氧蒸发器到氩板式换热器的空气通道阀门4,打开除甲烷塔底部排液阀7、8、9,打开低压塔上部安全阀15;
c)关闭氧板式换热器阀门1,关闭低压塔至除甲烷塔的液氧管道阀门5,关闭主冷至除甲烷塔的液氧管道阀门6,关闭压力塔至除甲烷塔的氮气管道阀门10,关闭压力塔至低压塔的液氮管道阀门11和液空管道阀门12,关闭压力塔至氩塔的液空管道阀门13、14;
d)从除甲烷塔顶部引入干燥常温压缩空气,以及从除甲烷塔底部液氧蒸发器冷凝侧通入干燥常温压缩空气,对除甲烷塔进行单体加热。
上述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的加热时间为24小时。
上述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中加热至除甲烷塔内温度达到0℃以上,除甲烷塔底部的排液管无挂霜,塔顶安全阀无挂霜时停止加热。
上述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之前还包括步骤a’)将低压塔底部液氧送入罐中,将压力塔中的液体送入低压塔。
本发明的去除大型制氧机中氧化亚氮聚集的方法,对除甲烷塔进行单体加热,可以完全去除液氧蒸发器表面聚集的氧化亚氮及其他碳氢化合物。同时,停车前将压力塔中的液体送入低压塔,保持了制氧机中的液体,空分塔内的冷量损失较小,动力费用也随之降低,并消除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大型制氧机的部分装置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前期准备
如图1所示,大型制氧机在准备停车之前,将低压塔23底部液氧送入罐中,尽量降低液氧液位;将压力塔22中的液体送入低压塔23,尽量降低压力塔22的液空液位;打开除甲烷塔20底部排液阀排液,使除甲烷塔20底部液氧液位尽可能降低;将空压机29卸载;停止大型制氧机的气体和液体产品输出。
2开关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2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粘热收缩薄膜
- 下一篇:冷媒流向转换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热水多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