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氧片状模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2682.0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8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9 |
发明(设计)人: | 秦岩;黄正群;黄志雄;梅启林;王雁冰;李建;赵颖;阎浩;袁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32B5/28 | 分类号: | B32B5/28;B32B27/04;B32B27/12;B32B27/18;B32B37/15;C08L63/02;C08K5/09;C08K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片状 塑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采用了一种增稠环氧树脂方式和完全不同的组成,其中间芯材是由浸渍了环氧树脂糊的纤维组成,上下两面以PE薄膜覆盖;按重量份数计,该中间芯材由以下原料制成:环氧树脂100份,稀释剂4~20份,固化剂15~80份,增稠剂9~16份,有机酸6~18份,内脱模剂1~4份,填料80~180份,纤维50~150份;
上述增稠环氧树脂方式是采用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及有机酸对环氧树脂体系增稠,短切纤维增强,覆膜制备成不粘手可剪切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具体是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1)环氧树脂糊的制备:按照环氧树脂、稀释剂、内脱模剂、填料的顺序按比例依次加入到带加热保温装置的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增稠剂、有机酸,混合均匀制成环氧树脂糊,
(2)环氧片状模塑料的制备:通过刮刀,将环氧树脂糊均匀涂敷在上、下PE膜上;然后通过调节切割器,切割纤维,控制纤维的长度和含量;将上、下PE膜相对粘贴,形成一种上、下均覆有PE膜的环氧树脂糊片材;再将环氧树脂糊片材通过辊筒压挤,使其纤维与树脂充分浸渍,成型为片材,然后进行收卷,
(3)环氧片状模塑料的熟化:将收卷的片材运送到增稠室增稠,控制增稠温度为28-40℃,片材增稠时间为24-96小时,得到所述环氧片状模塑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在于:环氧树脂是由多元酚或多元醇与环氧氯丙烷为原料经缩聚反应而制备的液态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它是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双酚F二缩水甘油醚、双酚S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是所述的稀释剂为单环氧化合物稀释剂、多环氧基化合物稀释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化剂为芳香胺类、咪唑类、酸酐类、双氰胺类、有机酰肼类、线性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增稠剂是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其是氧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机酸为脂肪族羧酸、脂环族羧酸、芳香族羧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内脱模剂是硬脂酸及其盐,其为硬脂酸、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是所述的填料是矿物粉料,其是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氢氧化铝、氧化铝、高岭土、碳酸镁、硅酸钙、二氧化硅、云母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其特征是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纤维混杂,其长度为25-60mm。
10.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片状模塑料的方法,其特征是采用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及有机酸对环氧树脂体系增稠,短切纤维增强,覆膜制备成不粘手可剪切的环氧片状模塑料;具体是采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
(1)环氧树脂糊的制备:按照环氧树脂、稀释剂、内脱模剂、填料的顺序按比例依次加入到带加热保温装置的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固化剂、增稠剂、有机酸,混合均匀制成环氧树脂糊;
(2)环氧片状模塑料的制备:通过刮刀,将环氧树脂糊均匀涂敷在上、下PE膜上;然后通过调节切割器,切割纤维,控制纤维的长度和含量;将上、下PE膜相对粘贴,形成一种上、下均覆有PE膜的环氧树脂糊片材;再将环氧树脂糊片材通过辊筒压挤,使其纤维与树脂充分浸渍,成型为片材,然后进行收卷;
(3)环氧片状模塑料的熟化:将收卷的片材运送到增稠室增稠,控制增稠温度为28-40℃,片材增稠时间为24-96小时,得到所述环氧片状模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26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