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基酸氮肥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3428.2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7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刚 |
主分类号: | C05C13/00 | 分类号: | C05C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430070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基酸 氮肥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肥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化肥中的氮肥主要有碳酸氢铵、硫酸铵、尿素、氯化铵,它们的生产工艺主要是用煤燃烧,从空气中提取氮,然后再逐步转化。它们存在的问题是,易对环境、土壤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肥料利用率低。
人们试图寻找一种环保的含氨基酸的氮肥,希望将它用于农田及水产品上。但含氨基酸的氮肥是否稳定?氨基酸能否直接用于农田?用量多大?是否好施用?生产氨基酸产生的废水如何处理?农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养分?鱼虾水产动物需要什么样的养分?如何方便施用?如何降低成本让农民容易接受?这都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方便施用且肥效快、肥效长、对环境无污染、对土壤无不良影响的氨基酸氮肥及其生产方法。
所述氮肥中同时具有氨基酸、铵态氮和有机氮三种成分,各成分所占氮肥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氨基酸2.5~15%、铵态氮18~24%,有机氮1.5~3.0%。
上述氨基酸氮肥的生产方法是:
采用角质蛋白酸解法将角质蛋白酸解生产氨基酸;
将生产氨基酸的废水用液氨中和至呈弱碱性,然后将废水进行浓缩结晶后过滤,取滤渣;再将滤液进行喷雾干燥;
分别分析滤渣、对滤液喷雾干燥后所得产品中的氨基酸、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含量,然后将两种产品根据目标氮肥的需要进行复配,选择性地加入氨基酸。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所述氮肥不污染环境,不易挥发损失,无刺鼻气味。
2)本发明所述氮肥用于农田亩成本不高,肥效快,肥效长,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疏松土壤,提高土壤的通透性,提高肥料利用率。
3)使用本发明所述氮肥,作物的抗涝、抗旱、抗寒、抗药害能力明显增强。
4)本发明所述氮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
5)将本发明所述氮肥用于水产品,水生微生物繁殖快,鱼虾生产快,肉质细,口味好;施用后观察发现,鱼类暴发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疾病明显减轻;且施肥的次数相对于碳铵有所减少,因此成本降低,减少人力支出。
2006年、2007年湖北荆州、宜昌、黄冈氨基酸氮肥试用面积有40万亩次,没有发现一例因施氨基酸氮肥出现泛塘情况。
6)本发明所述氮肥的生产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且具有可以极大地降低成本的优点,因此利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氨基酸氮肥,与现有技术的区别点在于,所述氮肥中同时具有氨基酸、铵态氮和有机氮三种成分,各成分所占氮肥总重量的百分比分别为:氨基酸2.5~15%、铵态氮18~24%,有机氮1.5~3.0%。
氨基酸氮肥的生产方法如下:
首先,采用角质蛋白酸解法将毛发酸解生产氨基酸;
将生产氨基酸的废水用液氨中和至呈弱碱性,然后将废水进行浓缩结晶后过滤,取滤渣;再对滤液进行喷雾干燥;
其中,在对废水进行浓缩结晶过滤后,用脱水机脱水至含水量在3.5wt%以下。
分别分析滤渣、对滤液喷雾干燥后所得产品中的氨基酸、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含量,然后将两种产品根据目标氮肥(前面所述氮肥所含的三种成分及各成分所占的比例)的需要进行复配,选择性地加入氨基酸(氨基酸是否加入以及加入量的多少以控制氮肥达到上述成分及相互比例为目的)。
对于产品中的氨基酸、铵态氮和有机氮的含量进行测定的方法如下:
铵态氮含量测定:蒸馏后滴定法。按GB/T8572的规定,减去方法中还原(6.2.1)、水解(6.2.2)、消化(6.2.3)步骤,其余按照GB/T8572的方法进行,测定出样品中铵态氮含量(X2)。
有机氮含量测定:按照GB/T8572-2001规定进行测出总氮含量(X1)。有机氮含量X=X1-X2。
氨基酸含量的测定: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称取10g试样,精确到0.001g,于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从中取出5.0ml试样溶液,按氨基酸自动分析仪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测定。
前面所述角质蛋白是人的头发和/或鹅毛,选用人的头发和/或鹅毛是因为人的头发和/或鹅毛的氨基酸含量较高。采用角质蛋白酸解法生产氨基酸的过程是,将角质蛋白加盐酸酸解,然后用液氨中和,分离,提纯。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刚,未经吴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4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管介入导丝夹持保护器
- 下一篇:一种快速处理报文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