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3505.4 | 申请日: | 2007-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9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宇;尚小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3/12 | 分类号: | C08J3/12;C08L5/08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63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基 聚糖 纳米 微粒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粒径可控、稳定性较好、可用作药物载体的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壳聚糖,化学名为β-(1,4)-2-乙酰氨基-2-脱氧-D-葡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的产物,是由氨基葡萄糖和乙酰氨基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的直链多糖。壳聚糖作为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多糖,本身具有无毒、无刺激性、无致敏性、无致突变等性质,降解产物为低分子壳寡糖和葡萄糖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将改性后的壳聚糖制备成纳米微球或微粒,作为药物传递和控释载体,具有药物包封率高、稳定性强和释药时间长等优点,可有效避免药物浓度的剧烈变化引起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是目前壳聚糖应用研究的一大热点。药物通过溶解和包覆于粒子内,或通过吸附作用附着于粒子表面,由载体运送到病患部位后再缓慢释放。
目前,用于制备壳聚糖微粒的方法较多,但大多数都需要用到戊二醛、甲醛等交联剂以及Span-80等乳化剂,这些物质在人体内不能正常降解,对人体是有害的。而离子凝胶法是利用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之间互带相反电荷,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纳米微粒,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的制备方法,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可用作包裹蛋白类药物的载体。
本发明是这样来实现的,其特征在于:将羟丙基壳聚糖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8、1.0、1.5、2.0mg/ml的水溶液,以0.22μm滤纸过滤,调节pH于5-6之间。将多聚磷酸钠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4、0.8、1.0mg/ml的水溶液,在持续磁力搅拌下,向羟丙基壳聚糖水溶液中缓慢滴加多聚磷酸钠溶液,待反应液呈现明显的乳光为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反应条件温和,生产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生产,得到的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粒径可控、可生物降解,无毒无害,可用于作为蛋白质类药物的载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的透射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的透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以脱乙酰度大于90%的壳聚糖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使其与过量环氧丙烷发生反应,生成水溶性的羟丙基壳聚糖。量取5ml 1.0mg/ml的羟丙基壳聚糖溶液于三口烧瓶中,在持续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0.8mg/ml的多聚磷酸钠溶液,滴加速度为20-40滴/min,待溶液呈现明显的乳光后停止滴加。
由图1的透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该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形状呈现较规则的球形,且粒径在240nm左右。
实施例2
量取5ml2.0mg/ml的羟丙基壳聚糖溶液于三口烧瓶中,在持续磁力搅拌条件下,缓慢滴加0.8mg/ml的多聚磷酸钠溶液,滴加速度为20-40滴/min,待溶液呈现明显的乳光后停止滴加。
由图2的透射电镜照片可以看出,该羟丙基壳聚糖纳米微粒呈现较规则的球形,且粒径在360nm左右。实施例2中微粒粒径比实施例1中的粒径有所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反应物羟丙基壳聚糖浓度增大造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