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碳纤维发热管电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3516.2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0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协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协庭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800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碳纤维 热管 电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炉,尤其是碳纤维发热管电炉。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电气化用品在百姓家庭得到广泛使用。由于石油、燃气价格不断飙升,新型的电炉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现有技术的电炉大都使用镍铬合金、钼丝、钨丝材料做电热体。由于这些电热体材料自身固有特性的原因在使用中存在有很多不足,如通用镍铬合金材料、钼丝、钨丝材料制成的电热体,在电加热使用过程中表面易氧化,由此造成局部过热而被烧断,使用寿命短。上述电热材料虽有较宽的应用的领域,但是它们却成在使用寿命短和热效率不高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热效率高的电炉,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发热管电炉,包括炉面板、炉面板下凹槽和电热器件,其特征在于炉面板上有下凹槽,在下凹槽内装有碳纤维发热管。
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下设有热辐射反射板和上面盖有电炉盖罩。
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电炉盖罩为透明的微晶玻璃陶瓷或红外陶瓷制成的盖罩板。
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另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的碳纤维发热管(4)连接在电炉控制电路上。
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由于使用了碳纤维电热管,具有以下特点:电气性能稳定。碳纤维电热管通电以后,在频繁启动、关闭和长期连续工作中,功率稳定在一定公差范围之内,不会产生瞬间电流冲击。热效率高,比一般金属发热体节能。电热管的发热体是新型高科技材料碳纤维,它是一种纯黑体材料,含碳量约98%,因其耐高温、抗化学腐蚀、低电阻、高热导、高强度等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因此碳纤维电热管具有升温迅速、热滞后小、发热均匀、热辐射传递距离远、热交换速度快等特点。碳纤维电热管工作过程中光通量远远小于金属发热体的电热管,电热转换效率高达95%以上。远红外和实用性集于一体。碳纤维石英电热管的能量发射方式是以远红外辐射为主,它所发射的远红外波长在8μm-14μm之间,这段波长的远红外线谱被称为“生命之光”,占整体波长的80%以上。如果长期被关节炎或其他风湿类疾病困扰的人们在经常使用后能得到明显的减轻和缓解效果。使用寿命长。碳纤维电热管寿命≥6000小时,发热光色均匀,管壁内外清洁。升温迅速。打开电源后升温速度极快,在2~3秒时机体已经感到烫手,5~8秒钟表面温度可达300-700度。
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由于使用了热辐射反射板将碳纤维电热管所发出来的热量更加充分集中的作用到物体,非常有效地提高了红外辐射能量和效率。
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由于使用了微晶玻璃陶瓷盖罩板,微晶玻璃陶瓷又称可加工陶瓷,是以合成云母为主晶相的云母微晶玻璃,是综合玻璃和微瓷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可以机加工新型材料。微晶玻璃陶瓷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真空性能、电绝缘特性及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优良性能。由于它完全由无机材料组成,因此还有不老化不变形、对各种有机溶剂十分稳定及良好的耐酸碱腐蚀性能等。
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由于使用了红外陶瓷是选择对红外辐射吸收很小的高纯原料,并采用真空热压(或烧结)的新工艺制备出来的。既具有光学玻璃的制造容易、价廉、易于获得大尺寸等优点;同时,由于红外陶瓷选用的原料成分通常与光学晶体相同,所以又具备光学晶体的透过波段大,透过率高,熔点和使用温度高等优点。此外,由于红外陶瓷的独特制备工艺;使其还具有机械强度高,抗热冲击性好,制造时的温度比材料熔点低得多等优点。
本发明在现有的电炉基础上安装了碳纤维电热管和微晶玻璃陶瓷盖罩板,因此本发明具有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热效率高、安全性能较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电炉盖罩;2-为炉面板;3-为炉面板上的下凹槽;4-为碳纤维发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炉面板2使用金属铝制成方形,在炉面板2上有一个园形的下凹槽3,在下凹槽3内装有碳纤维发热管4;在下凹槽3内碳纤维发热管4下设有透明的微晶玻璃陶瓷制成的电炉盖罩1,碳纤维发热管电炉的碳纤维发热管4连接在电炉控制电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协庭,未经李协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5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