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旋自锁式注射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3837.2 | 申请日: | 2007-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9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菁 |
主分类号: | A61M5/31 | 分类号: | A61M5/31;A61M5/315;A61M1/00;A61B10/00;A61B5/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注射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注射器,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在临床穿刺抽吸液体和活检取样的过程中,能防止注射器活塞杆回吸的螺旋自锁式注射器。
(二)背景技术
在医院,由于诊断、治疗疾病的需要,医护人员经常要为患者进行抽血、抽腹水、抽胸水、抽心包积液以及穿刺抽吸囊肿、脓肿、脊髓等工作。这里的抽吸工作都是依靠注射器来完成的。
注射器抽吸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抽拉注射器内部活塞杆,在注射器管前端空腔产生负压,使液体或气体吸入注射器管内。
使用普通注射器抽吸时,操作者须一手持注射器管,另一只手将活塞杆向后拉,当注射器管前端腔内形成负压,抽吸物逐渐吸入注射器管时,活塞杆也有被吸回的趋势,为保证活塞杆不被吸回,操作者须一直用力拉活塞杆。在连续大量抽吸液体时(如腹水、胸水),由于工作量大,极易造成操作者手指僵硬,使工作被迫停止,待手部僵硬缓解后才能再进行抽吸,既费时又费力。在穿刺细胞学检查中有时在进针后需要一边转动注射器管一边抽吸,以寻找最佳抽吸方位。有时还需要将注射器管一边旋转一边进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中要求每旋转一周,进针1~2毫米),此时即要保持腔内负压相对稳定,又要保持旋转单位角度的进针量,该项操作难度大,初学者不易掌握,经常造成操作失败。即便是熟练的操作人员,有时也会因为抽吸时间过长,导致组织抽吸物在管腔内自溶,化验结果不准。另外,普通注射器其吸入量的多少是靠操作人员双手力度来掌握的,也不易准确控制(如抽吸脊髓误标准差为0.05毫升)。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于提供一种在临床上当操作人员抽拉力量停止时仍能够短时保持注射器管前端腔内呈负压状态的注射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螺旋自锁式注射器,由注射器管、活塞杆、销钉等组成。其中注射器管的上部开口处有一小孔,小孔内插装一销钉,注射器管内插装的活塞杆其中部圆柱表面上制有螺纹,当销钉拉出时,本注射器与普通注射器一样使用;当按压销钉外端使其另一端插入活塞杆表面的螺纹槽内时,使得活塞杆被锁定不能轴向窜动,但此时旋转活塞杆可使活塞杆产生轴向移动并自锁,进行抽吸工作。而旋转活塞杆进行抽吸比抽拉活塞杆进行抽吸要省力,且吸入量能够精确控制,又能随时保持自锁。当需要将注射器管内的物质排出时,既可以插入销钉,旋转活塞杆缓慢向下移动,也可以拔出销钉按压活塞杆快速向下移动。
使用本发明进行抽吸工作时,不必为了克服负压回吸而双手一直用力,而是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随意采用抽拉活塞杆形成负压后按下销钉锁定活塞杆或安下销钉后旋转活塞杆抽吸的方式。当活塞杆锁定后,短时间内负压仍然存在,操作人员可以暂时双手放松,休息一下,这使抽吸工作变得轻松;另外在穿刺细胞学检查中可以在负压形成后锁定活塞杆再进行旋转和进针,这使得该项工作变得简单。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时本发明的注射器管示意图。
附图中,1.注射器管,2.活塞杆,3.销钉,4.小孔。
(五)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活塞杆(2)插装在注射器管(1)内,销钉(3)插装在注射器管(1)上部的小孔(4)内。当按压销钉外端使其另一端插入活塞杆表面的螺纹槽内时,使得活塞杆被锁定不能轴向窜动,但此时旋转活塞杆可使活塞杆产生轴向移动并自锁,进行抽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菁,未经赵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38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