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体钢中微痕量碲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快速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4829.X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4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杜米芳;高灵清;李治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69 | 分类号: | G01N21/69;G01N1/38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471039***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钢中微 痕量 氢化物 原子 荧光 光谱 快速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测试分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船体钢中微痕量碲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快速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碲与硫同族,性质与硫相似。碲通常在船体钢中是一项有害元素,微痕量碲的存在会严重降低材料的机械性能,降低钢的延展性及韧性,损害钢的抗蚀性,对焊接也有不利影响。用作航空材料的高级合金一般要求碲量<0.001%,而目前不少资料提出必须控制碲量<1~0.5ug/g。因此,需要对船体钢中碲的含量进行准确分析。
对于钢铁及合金中含量较高的碲的测定,国家标准采用盐酸羟胺一碘量法,而痕量碲的测定,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方法及标准,如
1、1996年第3期《冶金分析》发表的“光度法测定钢中痕量碲”,是对日本标准JIS G1234—86方法(比浊法)进行改进所得到的方法,该方法使用的设备是721分光光度计,适用范围较窄,仅适用于不含硒及钼量<1%的普通钢及中低合金钢中Te的测定,检测下限为0.002%,较高;
2、1997年第3期《特钢技术》发表的“砷共沉淀分离——示波极谱法测定钢中微量碲”,是关于钢铁中微量蹄的测定的,该方法试验步骤繁多,中间须经过几次冒烟和过滤,工作量大,受影响的因素很多,例如:称样量中钛含量大于8mg时,钛影响碲的共沉淀分离而影响碲的测定;如果保温时间过短也会导致碲的共沉淀不完全而影响碲的测定,不太适合生产控制;
3、1998年12月第6期《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发表的“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钢铁中痕量硒和碲”,是关于钢铁中痕量蹄的测定,研究了氢化物——无色散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钢铁中痕量硒和碲的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法消除了阳离子干扰,在40%(y/y)盐酸介质中用原子荧光仪测定碲的,检出限为0.33ng/mL,相对标准偏差为6.11%。离子交换法比较麻烦,方法步骤多、工作量大,相对标准偏差较高。
而国外碲的测定采用碘化物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船体钢中微痕量碲的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快速测定方法,可对船体钢中的碲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和严格控制,依此确保船体钢的质量及性能,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基体干扰小、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等优点,回收率在98~103%,线性范围为0~60ng/ml,检测限为0.30ng/ml,测量范围为0.0001~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船体钢中微痕量碲的氢化物一原子荧光光谱快速测定方法,其测定依据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原理,包含实验条件选择、样品处理、工作曲线绘制、干扰及消除,工作曲线线性关系、检出限情况、相对标准偏差、回收率,其中
—、实验条件
1)负高压选择:随着负高压的增大,碲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增加,太高的负高压影响光电倍增管的寿命,而且背景值也在增加,综合考虑信噪比和光电倍增管的寿命,选择负高压350~370V;
2)观察高度选择:随着观察高度的增加,荧光强度在减小,但观察高度过低,会导致气相干扰,使重现性变差,因此选择观察高度为5~8mm。
3)灯电流选择:灯电流较低时荧光强度低且不稳定,增大空心阴极灯的电流可以改善信噪比得到较低的检出限,但灯电流过高不仅会缩短灯的寿命,而且测量的重复性会差一些,在满足灵敏度要求下,选择相对较小的灯电流70~100mA。
4)载气流量选择:载气流速会影响氢化物的形成,对荧光值有影响,流量过低时,氢化物导入原子化器的速率降低,致使氩氢焰中的原子密度降低,从而导致荧光信号较弱,实验表明载气流速在300~800ml/min时荧光信号逐渐增强;在700~800ml/min时荧光信号达到最大且趋于平稳,考虑到灵敏度并节省气体的原则,选择载气流速为600~800ml/min;
5)屏蔽气体流速选择:屏蔽气既可以防止石英原子化器周围的空气渗入火焰,使碲原子与空气组分发生反应而降低碲原子密度,又可以降低火焰本身的辐射噪声,但屏蔽气流速过低火焰会不稳定,荧光值较低,而过大的屏蔽气流量如在800~1000ml/min时对原子化器中碲原子浓度有稀释作用,也会降低荧光值;在600~800ml/min屏蔽气条件中,荧光信号较高且稳定,选择屏蔽气流速为600~800ml/min;
6)介质盐酸浓度选择:当盐酸浓度为10~25%时,荧光信号比较高,且在其左右变化不大,就是说在该浓度范围内,荧光信号随浓度的变化而波动不大,故选择盐酸浓度为10~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4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土镍矿中镍钴、铁和镁综合开发利用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印刷机墨量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