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旱雪滑道含防护网、防护吊索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57121.X | 申请日: | 2007-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宋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林华 |
主分类号: | A63C19/00 | 分类号: | A63C19/00;A63C19/10;E01C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02天津市河北***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旱雪 滑道 防护 吊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行运动及安全防护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滑旱雪运动场地,及安全防护网及头顶安全防护吊索相关技术。
背景技术
滑雪运动因长期暖冬而萎缩,人工造雪浪费资源,还受季节约束,用滑旱雪板(本人已同步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在滑旱雪滑道开展滑旱雪运动是较好解决滑行运动场地不足的一种方法。
技术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在安全防护网及头顶安全吊索及其他安全用品保护下使用的滑旱雪滑道,为大众滑行运动增添一种新的运动项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滑旱雪滑道,建在城镇、农村或旅游景点附近或山区边缘。用城镇废弃物堆积或用钢筋混凝土搭建,修造成符合滑旱雪滑道技术标准的运动场地。
滑旱雪滑道是用沥青或混凝土等建材用机械按设计要求建造,滑道基座上铺设细混凝土等建材为滑行面,滑旱雪滑道包括用圆柱弹簧、拉伸弹簧等弹性材料制造的弹性旱雪滑道;包括用混凝土做滑面的非弹性滑道。旱雪滑道上方设由钢材制造的绳索或轨道,人背绑上安全绳索与空中钢索滑动相连。
旱雪滑道边缘有框式网片,一侧网片立柱有旋转轴,网片长度与滑道宽度相等。众人滑道中间有十字旋转救护网,有空中门式吊网,有防撞软墙及软坑。滑道尽头设平坦滑行面;适宜观察位置设高塔瞭望站。旱雪滑道设宽度<3米的单人滑道,宽度为3-5米的双人滑道和宽度>5米的众人滑道。设滑砂、滑水、滑冰、滑雪滑道,设圆锥形螺旋滑道、迂回滑道等特种滑道。
本发明的进步在于为一种新的运动项目提供了运动场地,在提供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满足广大滑行爱好者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追求刺激的需要。滑旱雪滑道制造和使用成本较低,也不受季节气候限制,是大众理想的运动项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中的滑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边网吊索滑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圆柱弹簧弹性滑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圆筒内弹簧弹性滑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立柱拉伸弹簧弹性滑道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翘板式弹性滑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螺旋滑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无弹性滑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立柱吊架圆筒内弹簧弹性滑道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吊索滑道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分散的滑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法
一种滑旱雪滑道建在城镇、农村或旅游景点附近,用城镇、农村废弃物堆积(27)或用钢筋混凝土建造(57);或在山区内外区域按旱雪滑道的技术标准用炸药和施工机械改造地形,建成符合旱雪滑道技术标准要求的基础(2);滑道基座(16)是由沥青或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或砖或石块或由白灰、炉灰、土混合成的三合土等建筑材料按滑道技术标准要求用机械和人工碾压、夯实、铺砌、灌注等方法建造。
基座(16)上铺设钢或铁板或塑钢板或塑料板或木板或水磨石或橡胶板或聚氨酯板或细沥青或细混凝土等建材制成滑行面(1)。
基座(16)预埋螺栓(92)固定圆柱弹簧(5)或板式弹簧;或圆套筒内装弹簧(5)弹簧上连接滑板(1);沿滑道两侧立支柱(7)用混凝土基座固定,用拉伸弹簧(5)拽拉滑板(1);用支柱(7)连接钢索(13)形成钢索桥、上铺木板,木板上设橡胶板(1);用支柱顶端旋转轴(10)和长板中央旋转轴(10)形成可翘的滑板;用圆套筒(66)内装拉伸弹簧(5)吊在立柱(7)支架上,套筒(66)连接滑板(1);滑道基座(16)或基础(2)上安置海绵和充气轮胎或气囊或水囊,上铺滑板(1)。
旱雪滑道设由钢材或合金材料或玻璃纤维材料或棉麻或化纤材料制造的丝形或条形或丝、条编织的绳索(43);或由钢材或合金材料制成的轨道或异形轨道(43)架在滑道边缘或滑道两端立柱(7)架在滑道上空,滑行人肩、背胸处系绑、卡、捆绳索或皮带或直立板架(60)通过吊环或卡环或滑轮(68)与空中钢索(43)滑动相连;连接带或板架(60)设长度调解卡(72);设举手救护手柄(69)。
旱雪滑道含宽度<3米的单人滑道(36),和宽度为3-5米的双人滑道(44)和宽度>5米的众人滑道(26>;含坡度<10°的缓坡滑道(34)和坡度>10°的陡坡滑道(22)和及平面滑道;含长度为<30米的短滑道和>30米的长滑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林华,未经宋林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71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数字电视上的无线医疗设备系统
- 下一篇:培养冬虫夏草的静态物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