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58013.4 | 申请日: | 200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9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25/24;A61K35/02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1700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抑郁症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全世界精神疾患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抑郁症作为一种严重的精神障碍,其发病率已跃居世界十大常见疾病的第四位。专家预测今后20年内抑郁症将会上升为第二大常见疾病。WHO估计,全球患此病者逾3亿人口。据国外统计,人群中约5%-6%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抑郁症。最近的一次跨国研究也显示,过去诊断为“精神衰弱”的患者,93%为抑郁症,自杀死亡者中50%-70%患有抑郁症,且多为青壮年,其中老年人中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25%。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精神病患者已达1600万人,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我国学者顾中范教授在题为《中国的抑郁症》的报告中称,在1300万人口的上海,已有75万人患有各类精神、心理障碍疾病,尤其是担负我国未来发展重任的大学生发病率高达25%。有专家最保守的估计,我们全国的抑郁症发病率达2%。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防治抑郁症将是新世纪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我国医疗保健上的一大重任。
从疾病的负担情况来看,抑郁症已占整个疾病负担的6.2%,到2020年将达10.0%,将成为世界范围内支出最昂贵疾病的第二位,仅次于冠心病。抑郁症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痛苦和损失也是其他疾病无法比拟的。所以,大力加强治疗抑郁症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很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可概括为生物学和社会生理学原因。生物学原因研究表明主要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神经生化(单胺类神经递质学说等)机制有关。对本病的治疗,过去常用传统的抗抑郁药主要是化学合成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剂(TCA)、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虽在不同程度上可缓解症状,但存在许多不足和缺点。第一,这些抗抑郁剂对一部分难治性抑郁症不能奏效;第二,原有常规抗抑郁症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多,使一部分人不能耐受。例如,三环类中的抗胆碱副作用和心血管副作用,再如MAOI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和奶酪反应等会使治疗中断;第三,常规抗抑郁药物起效徐缓,大抵需为时2-3周才能产生抗抑郁效果。起效缓慢对重症抑郁症患者会影响有效的治疗时机,难以控制症状,使之丧失治疗的信心。
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些新型抗抑郁剂,主要以高选择性五羟色胺摄取剂抑制剂为首选,常用氟伏草胺、马氯贝胺、氟西汀、文拉法新、舍曲林(郁乐复)等,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长期应用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可见,有关治疗本病的合成药物及生物制剂种类繁多,但均因效果有限且不确切、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多或价格昂贵难以普及等问题,到目前为止,西药界尚未找到防治本病的理想药物。因此,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转向以整体调节为特色的中医药,祖国医学对该病病因、病机及治疗的认识颇丰并有得天独厚的中药资源,临床验证疗效显著。中药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少或无副作用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研制开发出高效无毒副作用的中药新药,必将造福社会及广大家庭。
中医理论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郁症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因此郁证初起,常是以情志所伤致肝失调达,疏泄失司,气郁气滞为主要病机。郁怒不畅,使肝失调达,气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则可见心情抑郁、情绪不宁、郁郁不乐、多疑善虑;肝气循经布于两胁,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见胸胁胀满;肝郁抑脾可见腹胀纳呆,心主藏神,肝主疏泄,七情易伤心神,故可见心悸失眠、多梦,所以,郁证的主要病机为气机郁滞,治疗当以疏通气机为主。正如《证治汇补·郁证》所言:“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根据受病脏腑虚实,或以祛实,或以补虚,或以调和升降气机等皆为疏通气机之法。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我们从郁怒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郁抑脾、心神不安入手,拟定疏肝理气解郁除烦为主,兼以养血清心安神定志为治疗原则。
对于郁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各有专长,临床经验累积甚丰。综其大法,首当调理气机,同时注意三焦通利,以及无形之郁与有形之滞(如食积痰湿水停等)的鉴别。李用粹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开提为次。”(《证治汇补.内因门.郁症》)叶天士治郁,妙在灵巧。其遣方用药,贯穿了宣通的原则,而不重在攻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飞鹰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58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