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纺绒线珍珠纱及其加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0436.X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69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声;胡艳丽;闵海涛;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4;D06P3/82;D06P1/39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道平 |
地址: | 300308天津市空港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纺 绒线 珍珠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纺领域的绒线及其制造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混纺绒线AB珍珠纱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绒线就结构而言多以股纱为主,虽颜色多样,但感官效果没有特点,致使产品单调,风格单一,不能满足多种层次人群的需要。利用单纱的缩率不同,在形成股纱后,经染整处理,使绒线在外观风格上形成风格特点,这样的绒线目前市场上还没有见到,相关的加工工艺的资料也没有见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及工艺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纺绒线AB珍珠纱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方案的混纺绒线AB珍珠纱,采用2股毛纱加捻而成,该绒线由一根A纱和一根B纱加捻而成,所述A纱为丝光澳毛与常规缩率腈纶的混纺纱,所述B纱为丝光澳毛与高缩率腈纶的混纺纱;利用在高温染色时A纱与B纱缩率的不同,使该绒线形成珍珠状外观。
所述A纱中常规缩率腈纶的缩率为4%;所述B纱中高缩率腈纶的缩率为28%;所述A纱和B纱中丝光澳毛的缩率均为12%。
所述A纱中丝光澳毛为56支,常规缩率腈纶为3.3dtex,二者的重量百分比为80:20;所述B纱中丝光澳毛为56支,高缩率腈纶为3.3dtex,二者的重量百分比为80:20。
本方案的混纺绒线AB珍珠纱的加工工艺,包括纺纱工序和染色工序。
(1)、纺纱工序:
①前纺工序:A纱、B纱采用相同的前纺工艺纺制,如下:
混条:丝光澳毛8根,腈纶2根,欠伸倍数8.3;
一道针梳:合并根数8,欠伸倍数8倍;
二道针梳:合并根数8,欠伸倍数8倍;
三道针梳:合并根数5,欠伸倍数6.7倍;
四道针梳:合并根数3,欠伸倍数4.5倍。
②细纱工序:
A纱:欠伸倍数72倍,下机后在85℃下蒸纱,保温20分钟;
B纱:欠伸倍数72倍,下机后不蒸纱。
③上合股机。
④上摇线机。
(2)、染色工序:绞纱首先经洗线机洗净,入染色机,加水充分浸泡,25℃下加入硫酸、元明粉、匀染剂PW,运转10分钟,加入充分溶解的酸性染料,运转10分钟,按1℃/1′升温到65℃,加入分散剂IW,运转10分钟,加入充分溶解的阳离子染料,运转10分钟,按1℃/1′升到98℃恒温60分钟,降温出机。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①利用在高温染色时A纱与B纱缩率的不同,使该绒线形成珍珠状外观,风格新颖,独特,是一种创新产品。②与传统产品比较,丰富了产品的外观风格,具有手感蓬松、纹路清晰、亮丽多彩、保暖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发明加工工艺的染色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的混纺绒线AB珍珠纱,A纱为56支丝光澳毛(缩率12%)与3.3dtex常规缩率(缩率4%)腈纶的混纺纱,混纺重量百分比为80∶20;B纱为56支丝光澳毛(缩率12%)与3.3dtex高缩率(缩率28%)腈纶的混纺纱,混纺重量百分比为80:20。具体工艺如下:
(1)、前纺工艺:如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纺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04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缩机机壳换热器
- 下一篇:一种制造抗菌腈纶用的抗菌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