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风炉炉壳不开口施工内衬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2452.2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09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东;高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063030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风炉 炉壳不 开口 施工 内衬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炉内衬砌筑工程施工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热风炉炉壳不开口施工内衬的工艺。本工艺适用于大型高炉系统内燃式热风炉内衬砌筑工程施工。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型外燃式热风炉砌筑工程施工仍然采用传统的炉壳开孔施工工艺,即在蓄热室一侧炉壳上的适当高度位置开设进料口,利用卷扬塔或龙门架作为外上料提升系统。完成砌筑后再焊接封闭,内衬砌筑也往往在此处甩茬后补砌。而当煤气燃烧时的高温;煤气带入灰尘的侵蚀;燃烧气体的冲刷以及热交换过程中温度急剧变化的热应力等作用在开孔部位时易使砌体开裂并导致漏、串气,使炉壳直接遭受热风侵蚀及残余煤气不完全燃烧的热作用而破坏炉壳。因此原施工工艺对炉子施工质量、大修周期、使用寿命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另外运料提升设备也存在着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在炉壳的适当高度位置开设进料口,利用卷扬塔或龙门架作为外上料提升系统,开孔部位易使砌体开裂并导致漏、串气,运料提升设备效率低、安全可靠性差的不足,提供一种炉壳不另行开孔、利用炉壳原有孔洞设置进料口,使用物料提升机、电葫芦运料,保证了炉壳结构、炉衬耐材结构的整体性,可最大限度地延长炉体使用寿命,提高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效率的热风炉炉壳不开口施工内衬的工艺。
实现上述发明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热风炉炉壳不开口内衬的施工工艺,包括炉壳内衬的砌砖和喷涂,将炉壳的热风口、煤气孔、助燃空气孔及烟道口作为上料口,砌筑前作为上料口的口、孔均为空置,具体工艺步骤是:
测量放线
a、校正炉壳中心线及确定砌筑中心线:在炉壳内取一条垂直炉壳顶部的中心线,该中心线是砌筑中心线;
b、确定炉中心线:砌筑前,在炉壳内面四壁打上四条垂直于炉底的十字线,该十字线交点就是炉中心线,在燃烧室内壁设置有垂直于炉底的十字边线;
c、标高线:砌筑前,把标高基准点引测到炉内铁壳上,施工过程中不断上引,作为砌筑中测量标高的依据;
材料运输
a、地面的材料运输
用叉车将各种耐火材料运送至物料提升机处,再用手动液压车将耐火材料运送至物料提升机罐笼内。
b、材料供应的上料装置
炉外耐火材料的垂直运输采用物料提升机,同时分别在煤气输入孔、助燃空气输入孔、热风管处设置工作平台。
c、炉内材料运输
在炉内40-42m标高处设一道水平工字钢,在水平工字钢上安装二台电葫芦;
提升机运料至相应平台处,手动液压叉车将耐火材料经由相应孔口运送至炉内后,利用炉内电葫芦吊运材料至作业面。
d、炉顶部分材料的运输
材料运输至炉顶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利用物料提升机并配合手动液压叉车运送耐火材料至热风管道上部平台。
第二步:将材料从热风管道上部平台利用炉顶电葫芦垂直运输到炉顶平台,然后由电葫芦将耐火材料由炉顶人孔运至炉内;所述炉顶电葫芦的设置方法是:在炉顶处用钢管搭设两个门架,并在门架上架设工字钢梁,钢梁上安装2t电葫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充分利用炉体原有设计孔洞进行作业,材料重车入炉、多区域供料、同步施工,蓄热室、格子体、燃烧室、陶瓷燃烧器阻隔进行、同步施工,配备使用安全高效的材料供应设备。有效地保证了炉壳结构施工、炉衬耐材施工的整体性,避免了补焊、补砌的质量缺陷,最大限度地延长了炉体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效率。其显著的优点还在于:
1.本发明不另行开口进行内衬砌筑的施工工艺与炉壳另行开孔进行施工的传统工艺相比较,前者从炉壳结构上保证了其整体性,减少了开口焊接的环节;从炉衬耐火材料结构上取消了后补砌筑结合差的可能性,保证了其炉衬耐火材料结构整体性和密闭性。
2.不另行开口的施工工艺避免了传统施工工艺给热风炉使用寿命带来的消极因素,避免了炉壳开口产生的结构破坏和后补砌筑产生的质量缺陷,较大幅度地增大了炉体的使用寿命。
3.本工艺的核心是:采用一系列先进施工方法及施工机具,仅利用炉体设计中原有的孔口进行高效率的施工,同时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
4.充分利用热风炉的各口(下部烟道口、煤气输入孔、助燃空气输入孔、热风出口及炉顶孔)作为进料通道,材料采用机械化集装运输、重车入炉方式、安全装置,限额供料和以按日作业计划控制施工全过程,确保质量、工期,确保材料的低消耗,加强现场的文明施工。
5.环保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24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茚基衍生物和它们在治疗神经疾病中的用途
- 下一篇:洗涤剂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