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共振成像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4088.3 | 申请日: | 200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62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高静;李锋华;李顺峰;陶红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3/44 | 分类号: | G01R33/44;G01R33/28;A61B5/05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2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共振 成像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有时也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是指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获取物理内部结构信息的成像技术。MRI因其成像参数多、分辨率高、可任意层面断层以及可无损成像的显著优点,在医疗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RI设备包括磁体、梯度线圈、供电部分、射频发射器及MR信号接收器,这些部分负责MR信号产生、探测与编码;还包括模拟转换器、计算机、磁盘与磁带机等,这部分则负责数据处理、图像重建、显示与存储。
其中,磁体直接关系到磁场强度、均匀度和稳定性,并影响MRI的图像质量。梯度线圈修改主磁场,产生梯度磁场。其磁场强度虽只有主磁场的几百分之一,但梯度磁场为人体MR信号提供了空间定位的三维编码的可能。此外,在计算机控制之下,射频发射器产生临床检查目的不同的脉冲序列,以激发人体内的氢原子核产生MR信号,而MR信号接收器则成为接收MR信号。
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请参考图1,现有的磁共振成像设备至少包括外壳2、磁体1、梯度线圈3。其中,梯度线圈3被置于一由磁体1所产生的静态磁场中。
然而,由于在梯度线圈3中快速电流切换而产生的洛伦兹力,使梯度线圈3发生振动并产生噪音。并通过传播路径作用于患者,这导致患者感到很大的压力和不适。该噪声也会由于梯度线圈3与主磁结构的声学耦合,导致所不希望的磁场振动,而使磁共振图像质量降低。
目前减小噪声的手段一般是通过在一真空室中密封梯度线圈3,以阻断空气中的振动传播,或通过独立地支撑梯度线圈3,以阻断固体振动传播,以及通过减少在磁体低温恒温器中感应的涡流电流来减小噪声。
但是,这些减噪手段由于成本昂贵,以及对其他组件需要附加的要求而难以实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以较低的成本且易于实现的方式减少噪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磁共振成像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具有磁体及梯度线圈,所述梯度线圈位于磁体与外壳之间,其中,在所述外壳和梯度线圈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吸声材料。
为了进一步增加放置吸声材料的空间,还可以在所述梯度线圈靠近外壳的部分形成一个倒置设计。而倒角的形状可以是斜面、弧面或内直角等。
为了形成倒角,可以将梯度线圈中的主线圈与次级线圈设计成不同长度,例如,使主线圈的长度小于次级线圈的长度,这样,在梯度线圈中的连接件与主线圈或次级线圈接合的部分就可以形成倒角。
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在梯度线圈与外壳之间设有声音吸收材料,并通过在梯度线圈靠近外壳处形成倒角,使梯度线圈与外壳之间可填入更多的声音吸收材料,因而可更有效地降低噪声,成本低,并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现有梯度线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梯度线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的主要思路在于:由于外壳是振动波传递到外部的主要界面,因此,如果能在外壳的内侧形成较好的防噪音设置,那么就可以起到很大的抗噪作用。
按照这一思路,参考图2,本发明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同样包括外壳2、磁体1、梯度线圈3,不同的是,在外壳2内部设置有声音吸收材料,此如海绵橡胶或泡沫材料。
泡沫塑料可以设置在梯度线圈与外壳之间的空间4,这样,由于梯度线圈3的振动而产生噪音可以很好被吸收。
然而,由于梯度线圈的截面在整体上一般呈矩形,这导致其最外侧的顶角与外壳过于接近,使得空间4变小,难以放入更多的吸声材料。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设计,可以将梯度线圈3相对于外壳2的侧面所形成的轮廓形状,由基于所述外壳2对应位置的轮廓形状而形成。也就是说,根据外壳的轮廓形状而设计梯度线圈的侧面轮廓形状,使得空间4尽可能增大,以放入更多的吸声材料。
具体到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通过在梯度线圈3靠近外壳2的顶角处形成一个倒角5的设计,增大了空间4。
在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形成的倒角5呈一斜面,这样就增大了梯度线圈与外壳之间的空间4,使其可以容纳更多的吸声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4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手摇三相交流发电机
- 下一篇:错列拼装式无机龙骨墙板及其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