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线制电缆供电装置、受电装置、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4102.X | 申请日: | 2007-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6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鲁玉春;苏勇;秦娟;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0 | 分类号: | H04L12/10;H04B3/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310053浙江省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线制 电缆 供电 装置 系统 方法 | ||
1、一种两线制电缆供电装置,包括一电源供电设备和分别与所述电源供电设备连接的第一数据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耦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耦合端之间串接一隔直通交的隔离网络,用于隔离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耦合端加载的直流供电电源信号,使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输出正极信号,使所述第二数据耦合端输出负极信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和所述第二数据耦合端耦合的数据输入耦合端,用于接收差分数据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耦合端与所述数据输入耦合端耦合,将耦合获取的交流数据信号通过所述隔离网络形成信号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入耦合端包括第一数据输入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输入耦合端,且所述第一数据输入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输入耦合端之间串接另一隔直通交的隔离网络,用于接收差分数据信号并使其形成信号回路;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与所述第一数据输入耦合端耦合,所述第二数据耦合端与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耦合端耦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电设备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的中部,所述电源供电设备的负极连接于所述第二数据耦合端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耦合端之间串接的一隔直通交的隔离网络,和所述第一数据输入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输入耦合端之间串接的另一隔直通交的隔离网络为电容器件或者光耦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所述第二数据耦合端、所述第一数据输入耦合端和所述第二数据输入耦合端为变压器。
7、一种两线制电缆供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加载于第一数据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耦合端的直流供电电源信号,被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耦合端之间串接的隔离网络隔离后,正极信号由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输出,负极信号由所述第二数据耦合端输出;所述第一数据耦合端和所述第二数据耦合端与数据输入耦合端耦合获取所述数据输入耦合端接收的差分数据信号。
8、一种两线制电缆受电装置,包括一电源接收器和分别与所述电源接收器连接的第一信号耦合端和第二信号耦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和第二信号耦合端之间串接一隔直通交的隔离网络,用于隔离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和第二信号耦合端接收的直流供电电源信号,使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提供直流供电电源正极信号,使所述第二信号耦合端提供直流供电电源负极信号;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和第二信号耦合端耦合的数据输出耦合端,用于获取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和第二信号耦合端接收并通过所述隔离网络形成信号回路的交流数据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出耦合端包括第一数据输出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输出耦合端,所述第一数据输出耦合端与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耦合,所述第二数据输出耦合端与所述第二信号耦合端耦合,且所述第一数据输出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输出耦合端之间串接另一隔直通交的隔离网络,用于耦合获取交流数据信号并使其形成信号回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收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的中部,所述电源接收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信号耦合端的中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和第二信号耦合端之间串接的隔离网络,和所述第一数据输出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输出耦合端之间串接的另一隔直通交的隔离网络为电容器件或者光耦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耦合端、第二信号耦合端、第一数据输出耦合端和第二数据输出耦合端为变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410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