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川芎、防风、白芷的有效组分及其成分配伍方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4173.X | 申请日: | 200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9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肖永庆;王永炎;杨洪军;张村;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238 | 分类号: | A61K36/238;A61K9/20;A61K9/48;A61P9/00;A61P9/10;A61P25/06;G01N30/02;G01N33/15;C07D307/88;C07D493/04;C07C51/48;C07H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血管 性疾病 川芎 防风 白芷 有效 组分 及其 成分 配伍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可有效治疗血管性疾病的中药有效组分或成分配伍方,该方是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川芎、防风、白芷中的有效组分或“主成分”配伍组方而成。
二、背景技术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最广泛形式,也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复方中的化学成分是中药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其疗效依赖于所含物质基础-多种化学成分在多靶点上的整体协同效应。因此,中药复方的配伍研究从饮片配伍逐步发展到有效组分乃至成分配伍应是中医药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本着由简到繁的原则,“经典小复方”是中药复方成分配伍研究最合适的切入点。
川芎-防风-白芷配伍治疗血管性疾病有其深刻的中医理论依据,三者配伍具有气血并调、善止疼痛的作用特点,十分切合血管性疾病的共性病机---气血逆乱、络脉失和,充分体现了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大法----调畅气血、和络止痛。风药(防风、白芷)与活血药(川芎)相配,风药可助活血药调畅血运,而活血药又可协风药舒达乱气。如此,乱气得化、血运畅达,则气血亦各循其所安之处。二者并用,有效起到调畅气血、和络止痛的作用。另外,川芎-防风-白芷复方亦可以看成芷芎散(《普济方》)和防风白芷丸(《普济方》)的合方,具有充足的处方依据。有理由相信三味药配伍具有确切的治疗血管性疾病的效果。临床经验证明,川芎、防风、白芷三味药组方确实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因此,利用传统手段和现代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分离方剂的化学成分,结合现代分析方法和联用技术,从定性和定量方面,探明方剂中成分群(成分)之间的量比关系,再进行化学成分群(成分)的配伍组合,不失为行之有效的一种复方的研究方法。通过相应药效学研究,优选出最佳组合,为进一步开发研制出成分明确、质量可控、疗效确切的高水平中药新药提供科学依据。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组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结合与复方之功能主治相关的生理活性研究,以川芎、防风、白芷等三味中药的有效组分或“主成分”配伍组方,用于治疗血管性疾病。其创新点在于:以三种中药的有效组分明确,其总可测成分达50%以上;“主成分”配伍,组方成分明确,化合物结构确定。比原方更易于质量控制、作用稳定,并且组分之间和成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可开发成1至6类新药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的:
1、川芎、防风、白芷方的组方确定:根据著名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确定川芎、防风、白芷方的饮片组方比例。
2、川芎、防风、白芷三味中药的有效组分和化学成分的制备:
①川芎饮片以乙醇渗漉,渗漉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与残留物等体积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分层,取上层油脂层以石油醚溶解,用含水甲醇萃取,甲醇萃取物行柱层析制备得到川芎丁(烯)基苯酞类有效组分;有效组分通过进一步分离得到丁(烯)基苯酞类单体化合物。
②防风饮片以乙醇渗漉提取,经过大孔吸附树脂粗分得到防风色原酮苷类有效组分;有效组分经反复进行层析分离,得到防风色原酮苷类单体化合物。
③白芷饮片以乙醇渗漉提取,经过大孔吸附树脂等柱层析粗分得到香豆素类有效组分;有效组分经反复柱层析分离得到白芷香豆素类单体成分。
以上分离得到的有效组分通过HPLC法测定其所含主成分的含量;通过NMR法鉴定化合物结构。
3、川芎、防风、白芷方中“主成分”含量分析:以HPLC法分别测定三味中药饮片中各“主成分”的含量。
4、成分配伍组方的确定:按照复方中各单味药的处方比例,根据各配伍组分或成分在原饮片中的含量而确定。
5、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1)川芎、防风、白芷方成分配伍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的作用:在内皮完整的血管环中,成分配伍方对氯化钾(KCl)及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收缩的血管环,能产生明显的舒张作用(P<0.05),并呈剂量一反应关系;虽然各单体成分具有舒张KCl、NE引起的血管痉挛的作用,但若以组方中的各单体成分的浓度分别观测舒张效果,舒张率之和仅为13.36%,远远低于成分配伍样品的实际舒张率(100%),因此可初步推断配伍样品的作用不是各单体成分作用的简单相加,而可能存在各单体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未经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41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痿病的中药制剂
- 下一篇:一种骨肽注射液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