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葫芦丝有效
申请号: | 200710066168.2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8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哏德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哏德全 |
主分类号: | G10D7/00 | 分类号: | G10D7/00;G10D9/02;G10D9/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和琳 |
地址: | 650000云南省昆明市西***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葫芦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民族乐器,尤其是一种我国西南地区傣族、佤族、布朗族、阿昌族吹奏,由葫芦和竹管制作的乐器。
背景技术
在我国西南部傣族、佤族、布朗族、阿昌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葫芦丝乐器广为使用,田间劳作、婚丧嫁娶、娱乐助兴、男女青年传情达意都会吹奏这种乐器。葫芦丝吹奏出的音乐飘逸柔美,悦耳动听,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欢乐。
老祖宗传下来的传统葫芦丝采用竹制的簧片,耐久性较差,吹奏时口水腐蚀就容易损坏。葫芦丝的音孔一般只有7个,前6个,后1个,所以它的发音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现代的音乐相比,有些音无法发出,不能和现代的音律相统一,因此就无法与现代的乐器一起合奏出和谐一致的音乐。另外,传统的葫芦丝由民间艺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制作,不能进行批量的工业化生产,所以制作出一个合格的葫芦丝需要不断的调整,有时候前功尽弃,制作速度慢且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葫芦丝簧片耐久性较差,且音律与现代音乐不同和不能批量生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标准统一能工业化生产,音域更广,能和现代的乐器一起合奏出和谐一致音乐的葫芦丝。
本发明的葫芦丝包括葫芦、主音管、附音管、簧片、塞子和音孔,主音管顶端与葫芦固定连接,簧片装在主音管顶端葫芦内,附音管在主音管两侧,音孔开在主音管的前面和后面,塞子塞在左侧或是右侧的附音管,其特征在于它的簧片由铜片制成,音孔的数量是10个,前面6个,后面4个。
由于葫芦丝的音准主要是由主音管的长度和内直径大小、音孔直径大小、音孔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的,因此确定主音管的长度和内直径大小、音孔直径大小、音孔之间距离便可以制作出不同调子的葫芦丝,而且音律准确。
葫芦丝前面有6个音孔,从簧片最近的音孔开始向葫芦丝主音管尾端音孔分别编号是I、II、III、IV、V、VI,葫芦丝后面4个音孔,从簧片最近的音孔开始向葫芦丝主音管尾端音孔分别编号是VII、VIII、IX、X,其中第IX、X音孔是并列的,任意一个是IX,另一个便是X。根据葫芦丝的调式不同,主音管的长度和内直径大小、音孔直径大小、音孔之间的距离列于下表中:
本发明的葫芦丝与传统的葫芦丝相比较,簧片耐久性好,音律标准,音域更广,音色柔美,可以同现代乐器合奏,而且可以实现工业化的批量生产,不受制作人的经验限制,有利于这种传统民间乐器的继承普及和发扬光大,实现对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葫芦丝主视图
图中,葫芦1、主音管2、附音管3、簧片4、塞子5、音孔6、音孔I61、音孔II62、音孔III63、音孔IV64、音孔V65、音孔VI66
图2是本发明葫芦丝的后视图
图中,音孔VII67、音孔VIII68、音孔IX69、音孔X6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分别制作C、bB、A、小F、小E、D、G、F调的葫芦丝,选用中空竹子做主音管2和左右两个附音管3,铜片做簧片4,加工后的葫芦做乐器中的葫芦1,主音管2顶端与葫芦1固定连接,簧片4装在主音管2顶端葫芦1内,附音管3在主音管2两侧,塞子5可选用任意柔性的材料制作,塞于左侧或右侧的附音管3上。在主音管的前面开6个音孔,后面开4个音孔。主音管的尺寸、音孔尺寸按照以下所列表格中的数据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哏德全,未经哏德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1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富硒玉米乳酸菌乳饮料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流量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