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藻水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313.7 | 申请日: | 2007-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2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龚爱民;宋天文;林志祥;李丰超;卢敏;孔令琼;邱勇;彭玉林;文俊;张洪海;傅蜀燕;周斌;郑昌坝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爱民;林志祥;宋天文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1/24;C02F3/08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0201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藻水的处理工艺,尤其是高藻毒素浓度的高藻水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不少的湖泊水质污染严重,总氮和总磷浓度偏高,使得湖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藻类能释放一种生物毒素-藻毒素,其中的微囊藻毒素(MCs)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急性危害最大的一类淡水蓝藻毒素。这些次级代谢产物严重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因此对高藻水的处理、藻毒素的危害以及治理研究工作日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目前对于高藻水处理常采用隔栅或隔网拦截法、气浮法、混凝气浮法、预氯化(氧化)-混凝气浮法、混凝沉淀法。由于藻类体积小,拦截法所需栅网孔径较小,水头损失较大,网后出水藻仍很高,而且对藻类代谢产物-藻毒素无法去除;藻类密度较小,混凝沉淀要求停留时间很长并且去除率低;目前常采用的气浮法(混凝气浮、预氯化气浮),可去除大部分藻类,但对藻毒素去除效果仍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克服上述高藻水处理工艺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除藻工艺,尤其是藻毒素含量高的高藻水处理工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述工艺包括下列步骤:高藻水先进入鱼塘,在鱼塘内放养有食藻鱼类;从鱼塘的出水进入气浮池,并依次流经滤池、清水池后进入环流湿地;当气浮池处理效果差时,出水进入应急处理池,再次进入气浮池流经清水池,再由清水池出来进入环流湿地;环流湿地结构为两组并联,每组呈四条渠道环形串联,在渠道之间设有中隔导流墙;在进水端设置生物接触区,并在该区装设填料,在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生物膜,依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生物接触区填料下设有穿孔布气管;在外侧两渠道设有水下推动器;并在环流湿地进水端设有气水反冲洗装置;本发明鱼塘为一个或一个以上串联连接,串联的鱼塘之间依靠底部开孔进水。在鱼塘内投放食藻鱼类,以降低水中藻类浓度,降低后续系统负荷。鱼塘出水进入气浮池,采用部分回流溶气气浮工艺,依靠微气泡,使其粘附于藻类、悬浮物及絮粒上,从而实现絮粒等强制性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气浮出水经滤池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的悬浮物、藻类,防止后续湿地淤堵;气浮池产生的浮渣进入渣池,经压滤机脱水后运至填埋场填埋,滤液返回应急处理池,再进入气浮池。滤池出水流经清水池进入环流湿地,环流湿地设置为两组并联,四渠环形串连,进水端设置生物接触区,该区装设填料,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生物膜,依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缺氧部分的水解酸化作用将水中有毒且难降解的藻毒素分解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物质,并为反硝化菌提供碳源,在缺氧环境下完成反硝化脱氮作用;好氧部分完成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接触区填料下设穿孔布气管,视系统溶解氧情况开停曝气系统;外侧两渠道预留开畅水面,加设水下推动器,以保证环流充氧效果;环流湿地进水端设气水反冲洗系统,在湿地环流转向时进行反冲洗,反冲洗排水随环流进入湿地前端的生物接触区,悬浮物在接触区经微生物降解和絮凝沉淀去除,沉淀物定期排至渣池。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除藻工艺,通过鱼塘截留及食藻鱼类的滤食,可以降低后续气浮池负荷;部分回流溶气气浮工艺,依靠微气泡,使其粘附于藻类、悬浮物及絮粒上,实现絮粒等强制性上浮,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再次降低藻类含量;环流湿地进水端设置生物接触区,该区装设填料,填料表面附着生长生物膜,依照缺氧-好氧工艺运行,缺氧部分的水解酸化作用将水中有毒且难降解的藻毒素分解为小分子易生物降解物质,并为反硝化菌提供碳源,在缺氧环境下完成反硝化脱氮作用,好氧部分完成有机污染物的氧化降解,此环节水流方向可调,运行方式灵活,使藻毒素得到更为彻底的去除,大大降低了水中藻毒素的毒性。本发明工艺采用多个环节相互配合,协同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图2为环流湿地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爱民;林志祥;宋天文,未经龚爱民;林志祥;宋天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3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稳定剂组合物
- 下一篇:洗衣装置的给水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