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铜铟氧化物纳米粉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492.4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宋宁;戴永年;马文会;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15/00 | 分类号: | C01G15/00;C01G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慧翔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程韵波;周一康 |
地址: | 65003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氧化物 纳米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粉末冶金技术领域。
二、背景技术
铜铟氧化物(Copper Indium Oxide,CuInO2简称CIO)是一种p型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因具有大的载流子浓度和光学禁带宽度,而表现出优良的光电特性,是现代光电子产业的基础材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太阳能电池材料。
目前,国内外制备纳米粉体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均相共沉淀法、水溶液共沉淀法、电解法,溶胶-凝胶法、喷雾热分解法和机械研磨法等。在这些方法中,液相法是工业上制备超细粉应用最广泛的,其基本方法是选择一种或多种可溶性金属盐,按成分计量配成溶液,使各元素呈离子或分子态,再用一种沉淀剂,将所需物质均匀沉淀、结晶出来,经脱水或者加热等过程而制得超细粉。而水溶液化学共沉淀法是引人注目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采用从外部加沉淀剂,其工艺简单、周期短,操作方便,对设备的要求不高,投资少,生产成本低,较适合于大规模生产而被广泛采用,但这种方法在具体的制备过程中存在着突出的团聚现象,即纳米粒子重新团聚成较大的粒子。
对于p型透明导电材料铜铟氧化物(CuInO2)纳米粉体的制备,目前公知的主要制备方法有阳离子交互反应法、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M.Shimode等(Journal ofsolid State Chemistry,2000,151:16-20.)和Makoto Sasaki等(Journal of Physics andChemistry of Solids,2003,64:1675-1679.)分别采用阳离子交互反应法在350℃煅烧144h制得CuInO2(CIO),该方法制备CIO粉体分三步完成:第一步In(OH)3的制备;第二步LiInO2粉体制备;第三步完成CuInO2(CIO)粉体的制备。杨华明等(2005年中国发明专利,CN03118327)用固相法制得粒径为32.48nm氧化铜-氧化铟复合纳米晶。这些方法存在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工艺过程放大难,能耗高,需添加有机试剂等实际问题。
三、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铜铟氧化物纳米粉体的方法。以9.99%-99.999%的金属铟、盐酸(HCl)、氯化亚铜(CuCl)或氯化铜(CuCl2·2H2O)、氯化钠(NaCl)为原料,以氨水或氢氧化钠(NaOH)溶液为沉淀剂,以无水乙醇(CH3CH2OH)溶液为稳定剂和脱水剂,在30-55℃的温度下进行超声化学共沉淀反应,保温陈化,离心分离,再经洗涤、微波干燥和煅烧,制备铜铟氧化物纳米粉体。所制得的铜铟氧化物纳米粉体粒径为20-40nm,比表面积为40-50m2/g,粉体颗粒呈球状,产品纯度高,分布均匀,分散性及光电性能好。
2、本发明按以下步骤完成。
1)取99.99%-99.999%的金属铟加入重量百分浓度为36%的盐酸(HCl),升温至30-55℃,持续搅拌至金属铟完全溶解,制得InCl3水溶液;
2)将所得的InCl3水溶液稀释成含In3+80-150g/L的稀溶液与浓度为100-180g/L的氯化铜(CuCl2)溶液混合并添加浓度为150-200g/L的氯化钠(NaCl)溶液(InCl3、CuCl2和NaCl按化学反应计量配比),三者搅拌混均3-5min后置于超声恒温水浴中搅拌,控制温度40-60℃,同时滴加浓度为160-250g/L的NaOH溶液至pH值为10-11.5,再陈化30min,然后以4000r/min速度离心分离并反复洗涤沉淀,直到用AgNO3检验洗涤液中无Cl-为止,得到NaCl溶液及沉淀,最后再用无水乙醇洗涤沉淀1-2次。该沉淀即为铜铟氢氧化物前驱体;
3)将铜铟氢氧化物前驱体放入微波炉中干燥,控制温度为80-100℃,时间3-5min,取出细磨至50nm以下,再置于微波炉中在氩气保护条件下煅烧,控制温度为700-1000℃,时间5-15min。制得铜铟氧化物纳米粉体。
3、与公知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及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4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器
- 下一篇:音箱结构及采用该音箱结构的移动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