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功率发动机分流道前端盖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493.9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6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弓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远市中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41/10 | 分类号: | F02B41/1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61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率 发动机 分流 前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功率发动机分流道前端盖。
背景技术
发动机从发明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制造工艺材料和电子技术的利用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其使用效率也越来越接近理论值,但是,在理论上,汽油机的热效率一般低于百分之四十,柴油机一般低于百分之五十,如果在理论和结构上无重大的突破,而要大幅度提高热效率和降低油耗是不可能的。在传统发动机中废气所含的能量是经过消声器衰减后排入大气中的,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造成了大气环境温度的升高。双功率发动机是利用传统发动机的含有相当能量的废气冲击转子取得能量,以提高整机的动力和降低油耗。为了得到最大的冲击效果,喷嘴中心线和转子直径是垂直的,并且转子的叶片线速成度和气流速度有效大的差值,如果不能让冲击在叶片上的气体迅速流走,将会造成发动机总功率的下降和油耗的增加。本发明人在先申请的双功率发动机前端盖无旁通道,高速时阻力太大,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冲击后形成的废气阻力的双功率发动机分流道前端盖。
本发明的双功率发动机分流道前端盖的结构为:在发动机前端盖上设有分流通道。分流通道是由端盖上凸起的分流罩和分流罩内的挡块构成,挡块上的弧形与发动机导流罩周向形成两个进出废气的扇形通道。
入口通道的扇形(以端盖圆心为圆心)角度α较转子相邻两叶片的角度大10°±2°,进口内圆弧R1与转子底圆半径相同(R1=1/2Φ1),出口外圆弧R2等于导流罩的外圆弧半径R4,出口内圆弧R3与导流罩内径半径相等(即1/2Φ2)。
本发明的带分流通道的前端盖安装于导流罩上,由导流罩的入口进入的废气冲击转子的叶片,由于叶片的线速成度远低于气流的速度,使得冲击后的废气经由端盖的入口进入通道,再经过导流罩的出口流出。这样,冲击废气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充分利用了废气的能量,而对主功率的影响极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双功率发动机分流道前端盖正视图;
图2是图1的F向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5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6是导流罩与转子的装配结构图。
图中,1-分流道前端盖进气口,2-分流道前端盖出气口,3-分流罩通道,4-分流罩通道,5-导流罩,6-转子,7-导流罩进气口,8-导流罩出气口,9-档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双功率发动机分流道前端盖在发动机前端盖上设有分流通道4。分流通道是由端盖上的一凸起的分流罩3和挡块9构成,分流罩内有一挡块9,挡块上的弧形与发动机导流罩周向形成两个进出废气的扇形通道1和2。入口通道的扇形(以端盖圆心为圆心)角度α较转子相邻两叶片的角度大10°±2°,进口的内圆弧R1与转子底圆半径相同(即R1=1/2Φ1),出口的外圆弧R2等于导流罩的外圆弧半径R4,出口内圆弧R3与导流罩内径半径相等(即1/2Φ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远市中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开远市中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4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茼蒿调胃粥
- 下一篇:电子发射元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