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柠檬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494.3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45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恩聪;岳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红瑞柠檬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78600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柠檬 优质 丰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柠檬栽培方法,尤其是一种能让柠檬早结并优质丰产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柠檬树具有生长旺盛,枝梢抽发次数多,抽生量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栽培方法,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挂果,即:第一年为定植成活定干期,第二年为生长期,第三年为整形试花果期,第四年才正式挂果投放市场。然而在柠檬的生产过程中,往往到第四、第五年时,是柠檬树体营养生长旺盛时期,容易造成枝梢离心生长强势,使柠檬植株高大,导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调,最终带来结果、坐果率低,产量低,果质差,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尤其是产量,平均单产均低于200--300kg/亩。因此,改变传统柠檬种植方法,充分利用柠檬生理、生长特性实施柠檬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方法,已成为解决柠檬产量低,品质差及管理成本高的重要技术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柠檬栽培过程中,幼树早结即早衰,需要3~4年的时间才能结果,而此时的树体过高过大,营养生长旺盛,但坐果率却较低,产量及品质受限,无法实现丰产优质。尤其是树体过高、柠檬鲜果过大,鲜果套袋困难,病虫害防治成本高、难度大等不足,提供一种柠檬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柠檬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下列步骤:
A、整地:通过耕、犁、耙,使土壤疏松、细均、平整,并保持活土层深度达40cm以上;
B、开种植沟或挖穴:按2.5~3.5m行距开40~50cm深的种植沟,或者按2.5~3.5m行距、1.5~2.5m株距挖长80cm、宽80cm、深40~50cm的种植穴;
C、施基肥:按40~50kg/亩的量,将普钙肥与适量熟土混合后,施入沟或穴内,或者按40~50kg/亩的量将普钙肥与适量熟土和农家肥混合后,施入沟或穴内,施入基肥后回填土至高出原土面10cm,农家肥施肥量为1000~1500kg/亩;
D、种植:选健康的柠檬苗按1.5~2.5m的株距定植于沟内,或直接定植于穴内后,浇定根水,直至成活;
E、发芽摘心:当发芽长至6~8片幼叶时摘心,并适当抹除着生位置不合理的幼芽,每次抽梢前,根据幼树长势和所抽新梢的粗细长短,按30~50g/株的量追施下列质量比的复合肥:N∶P∶K=1∶1∶1;
F、施肥:一年后随树体的生长和产量的增加,按50~100g/株的量增加施肥量;
G、控水控肥:当柠檬幼树冠幅达到80cm时,以树体不落叶为准适当干旱,并减少施肥,以限制幼树的营养生长,减少树体对水分和氮素的吸收,提高枝梢芽点的细胞液浓度,促使叶芽转变成花芽。
所述幼叶时摘心,当摘心后的枝梢在较短时间内抽生形成2~3个新梢再摘心,如此重复4~6次,可使树冠骨干枝级次少,抽生快、次数多,有效缩短了营养生长时间,节省了营养消耗,让树体内的营养物质积累多,为生殖生长创造条件,最终让柠檬幼树能开花结果。
通过整地和种植沟或穴的设置,有效抑制定植后柠檬垂直根系的生长,促发侧根及须根的健壮伸长,从而使植株地上部分形成大量的较短枝梢。再通过选择并多次进行嫩梢摘心,培养短的结果枝组,做到以抹芽代疏枝,以摘心代截枝,可有效减少树体营养损失,集中养分促发短枝梢,使之尽快结果。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通过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实现柠檬幼树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培育出合理长度的枝梢组,从而减少营养浪费,同时以幼树早结果来抑制其旺盛的营养生长,使柠檬幼树树体生长和鲜果生产同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水肥利用率,缩短出果时间,再通过植株之间较为合理的空间,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使果实在树体从内到外,从下到上呈均匀分布状,便于密植、防病、治虫及水肥管理,特别是鲜果套袋操作更为方便。定植8~10个月即开始开花结果,产量可达200~300kg/亩,第二年可达1000~1500kg/亩,第三年可达2000~3000kg/亩,比传统栽培方法降低生产投入30%以上,提前3~4年收获,且多收获4500~6000kg/亩,本发明之方法适宜在坡度较小,土壤质地较好,耕作层较深厚的地区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红瑞柠檬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红瑞柠檬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4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水管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