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脉动循环式透皮实验仪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645.5 | 申请日: | 2007-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1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葛尔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5 | 分类号: | G01N33/15;A61K4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005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脉动 循环 皮实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实验仪器,尤其是体外测定药物的透皮性质的实验仪器。
(二)背景技术
外用药物的发展近年来十分迅速,品种、数量与日俱增,并得到了医生和广大患者的欢迎。在体外测定药物的透皮性质对外用药物的设计和释放特征的预测具有一定意义。所以药物透皮实验近年来已被许多医药界的研究者们所关注。在许多情况下进行药物透皮实验是必要的。特别是在新药的研究中,外用药物特别是贴膏类药物,只有透过真皮才能被组织吸收,从而起到药效作用。但不同药物成分的透皮率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掌控药效,有必要对研究中的药物做透皮实验。卫生部制定的皮肤类新药审批办法中规定必须进行透皮吸收实验。
目前业界较流行的透皮实验仪是外水浴恒温磁力搅拌式透皮仪,即在一个充满透皮液(接受液)并在瓶口盖住动物皮的瓶子中不断搅拌透皮液以图使透过皮层的药物成分能在透皮液中不断扩散,从而达到一定的透皮效果。但这种透皮实验方式与人体对外用药物吸收的生理特性差距较大,对于浸膏、贴膏等流动性较差的药物(供给体),因透皮液只能浸润到相对下层的实验药物而使透皮效果不理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透皮仪与人体对外用药物吸收的生理特性差距较大、透皮效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更接近于人体的生理特性、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透皮制剂的药物释放过程的透皮实验仪。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脉动循环式透皮实验仪,包括装有透皮液的透皮池、封盖在透皮池上的动物皮,所述的透皮池下方装有恒温热源,所述的透皮池的底板紧贴在所述的恒温热源上,所述的透皮池上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的进液管和出液管通过脉动液流源组成模拟血液在生物体组织中的循环回路。
进一步,在所述的封盖在透皮池上的动物皮上的实验药物供给体上有一压紧装置,所述的压紧装置包括用于压紧实验药物供给体的压盖,压盖固接在上盖板上,上盖板通过螺纹与垂直固定在透皮池的底板上的螺杆连接,螺杆上装有螺帽。
再进一步,所述的恒温热源设有温控装置,设在透皮池上的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的温控装置。
更进一步,所述的脉动液流源的单次脉动输出量与透皮液的体积比为1∶150~1∶3000,最佳比例为1∶200。
更进一步,所述的透皮池上有进液管和出液管都分三路等流量的支管,支管设置在透皮池腔体直径四等分点在圆周的投影点上;进液管的支管在透皮池腔体的高中段处平行开口,出液管的支管的开口略高。
为了更高质量地进行研究工作,本发明根据人体组织结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交换等原理设计而成一种恒温(直接对透皮液恒温)脉动循环式(对透皮液循环)透皮实验仪。因脉动循环式透皮更接近于人体的生理特性。因此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透皮制剂的药物释放过程。
本发明采用脉动液流源,模拟血液在生物体组织中的徐徐流动和微循环交换,并不断带走透过皮层向池内透皮液中不断扩散的药物有效成分,恒温可调的透皮池温度及平行进出液管路是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并参照流体动力学中并联管路模型的有关计算方法设计而成,由于压盖的作用可使浸膏类药物能紧帖于皮层并凸向透皮池中,由此透皮效果更佳。该发明为药物透皮实验提供了一种全新可靠的方法。适用于贴剂、栓剂及半固体浸膏等透皮制剂的药物透皮释放度试验,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可广泛用于药物透皮实验。
本发明的优点是更接近于人体的生理特性、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透皮制剂的药物释放过程。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进出管路路径图
图3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之间的实验结果对比图药物透过率随透皮时间的变化规律,图中■-■本仪器实验结果,□-□磁力搅拌式透皮仪实验结果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透皮池 2.温度传感器 3.压盖 4.上盖板 5.紧固螺钉、螺帽 6.上密封圈 7.下密封圈 8.实验药物 9.动物皮层 10.底板 11.进液通道 12.出液通道 13.传热铝板 14.石棉板 15.加热箱 16.电热丝 17.XMT7110微型温控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医药大学,未经浙江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电话充值系统及其充值方法
- 下一篇:用于双布线系统的基本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