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翘嘴鳜与斑鳜的杂交繁殖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66920.3 | 申请日: | 200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宓国强;许谷星;黄鲜明;贾永义;胡廷尖;王雨辰;顾志敏;刘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61D19/00;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戴心同 |
地址: | 313001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翘嘴鳜 杂交 繁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鱼类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翘嘴鳜和斑鳜的杂交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和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同属鲈形目,科,鳜属,均为高档淡水水产品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翘嘴鳜的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翘嘴鳜需终生摄食活鱼,不同生长期需投喂不同规格的活鱼,翘嘴鳜的这种特殊食性,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和养殖难度,更影响了人工养殖的规模推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内许多科研和生产部门曾对翘嘴鳜的行为习性、摄食机理、食性训化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期改进翘嘴鳜的养殖方法,但均未取得满意的效果。斑鳜是野生鳜鱼中又一品种,别名岩鳜,俗称圆筒鳜,是一种生长在山溪、水库中的肉食性经济鱼类,与翘嘴鳜相比,该鱼肉质坚实、肌间刺少、味道更鲜美、抗病性好而且能摄食非活鱼,缺点是生长慢、个体较小。目前市场上的斑鳜主要是野生资源,很少有人工养殖的商品斑鳜。
根据杂交的生物学特性,若将翘嘴鳜与斑鳜进行杂交,使遗传基因重新组合,经定向培育,可望获得具备亲本双方优良性状或产生亲本所没有的新的优良性状的杂交种,即可望得到能摄食非活鱼、抗病性好、生长速度快且肉质好的杂交鳜鱼养殖新品种。然而,至今尚未见有关翘嘴鳜与斑鳜杂交育种方面的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发展高档淡水水产养殖业,培育鳜鱼养殖优良新品种,以降低鳜鱼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质量,而提供一种经济有效的翘嘴鳜和斑鳜的杂交繁殖方法。
本发明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下列步骤:
1,亲鱼培育,在繁育前一年秋季,选用2足龄、体重1Kg以上的健壮翘嘴鳜作杂交母本,杂交父本则选用2足龄、体重0.5Kg以上的斑鳜,将它们分别放在不同网箱或池塘中进行强化培育,培育期间的饲料,翘嘴鳜喂适口的活鱼,斑鳜可用活鱼或鱼块。开春后用流水刺激,促使性腺正常成熟,但到4月中旬后停止流水刺激。
2、杂交方法
①、人工催产与授精,当亲鱼养殖水体水温达到22℃时,开始对亲鱼注射外源激素,外源激素可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中的一种或多种,雄鱼注射量为雌鱼的50%,一般成熟度好的亲鱼可一次注射,否则可分二次注射,二次注射时两针的间隔为12小时。注射后将父本斑鳜与母本翘嘴鳜放在同一网箱内用流速0.1-0.2m/s的水流刺激促使发情、排卵。注射激素24小时后,开始检查,当轻压翘嘴鳜腹部有卵流出时,将翘嘴鳜与斑鳜分开,进行干法人工授精。
②、孵化管理,孵化期间确保水质清新,水流通畅,控制好孵化环道的进水量,以使胚胎发育期间的卵能全部翻动但不剧烈翻动,杂交鱼苗出膜前后适当加大水流速,一般控制为0.45m/s,并及时清除环道或孵化缸中的卵膜,鱼苗能平游时降低环道或孵化缸内水流速,可控制为0.25m/s。
3、杂交鱼苗培育
①、体长小于20mm阶段的培育
a、培育方式,在环道或微流水的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密度控制在1.5万尾/m3以内,流速控制在0.1m/s左右。
b、饵料投喂,整个培育过程投喂适口家鱼鱼苗,随着杂交鳜鱼苗的长大,饵料鱼苗亦相应增大,一般控制饵料鱼苗的体长为杂交鳜鱼鱼苗体长的60%左右。饵料鱼每天投喂一次,在开食后的6天内每日的投喂量为饵料鱼/杂交鳜鱼苗=5~6,以后逐渐增加,使日投喂量为饵料鱼/杂交鳜鱼苗=8~10。
c、消毒防病,定期在杂交鳜鱼苗吃完饵料鱼后,用兜网捞起杂交鳜鱼苗放入浓度为3-5%的食盐水中浸泡5-10分钟,然后放回培育池。
②、体长20mm-50mm阶段的培育
a、采用池塘静水培育的方式,杂交鳜鱼苗的放养密度在2万尾/亩左右,水深1.5m左右,池底淤泥厚度小于15cm,进排水方便。
b、饵料投喂,饵料鱼由专塘培育,控制好生长速度,投喂饵料鱼的体长为杂交鳜鱼体长的50~60%左右。杂交鳜鱼苗下塘时每亩投放饵料鱼30万尾左右,以后保持池塘中饵料鱼的量为杂交鳜鱼苗量的5倍以上。
c、水质控制,杂交鳜鱼下塘前对池塘彻底消毒后,灌注外河清水,培育期间,每隔3天池塘换水30cm左右,每隔5天用0.8~1.0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一次。缺氧时及时开启增氧设施。
4、食性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66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